电润湿显示技术
2016-05-14裴显
裴显
摘 要:文章对电润湿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做了综述,并对电润湿技术相关的反面专利进行统计,对专利申请的数量、申请人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电润湿相关的企业的研发和专利申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润湿;专利分析;发明
中图分类号:TN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29-02
1 电润湿显示技术发展概况
1.1 电润湿技术
电润湿(Electrowetting,EW)是指通过改变液滴与绝缘基板之间电压,来改变液滴在基板上接触角,使液滴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现代EW的基础是电毛细管学,由法国科学家Gabriel Lippamann在1875年发现。在Gabriel Lippamann研究基础上,Berge于1993年提出用绝缘层代替导电基板,使液滴与金属电极隔离从而避免液体的电解。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作基于介电层的电润湿(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EWOD)[1],EWOD被认为是近代电润湿的开始。
电润湿走向实用化、产业化应用始于2003年飞利浦公司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详细的描绘了电润湿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2],并介绍了一种极具创意的基于电润湿的显示技术,从此,电润湿的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各种基于电润湿的产品迅速涌现出来。如今,电润湿已经在流体操作、Lab-On-Chip、微变焦透镜及印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电润湿显示技术
电润湿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始于飞利浦公司,2003年飞利浦公司的研究员在Nature杂志上详细阐述了这一原理[2]。如图1所示。
①不加电压时,彩色油均匀平铺在显示板上;②施加电压后彩色油积聚在显示板角落露出显示板白色基板。这是一个像素单元的黑白显示效果。
2 电润湿显示技术专利申请
本文在中文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以及英文专利文摘数据库(SIPOABS)中公开的专利文献为基础,结合IPC分类号、关键词灯检索手段,对涉及电润湿显示技术的发明进行全面检索,进行筛选处理,得出一个统计样本,CNABS数据库中文献量为再此基础上,对确定的专利文献样本做深入分析。
2.1 申请量的区域及年度分布
电润湿显示主要分布在美国,及亚洲地区中的韩国、中国及日本。其中,美国和中国的申请量占据的比例较大,其次为韩国,再次为欧洲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主要申请地区从2004年~2014年的申请量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润湿显示技术的起步较晚,主要申请量在2003年以后才开始,也就是自从2003年飞利浦公司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之后,电润湿技术的实际应用才开始被商业化。各国在2010年开始专利申请出现数量级突破,从2012年开始,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渐凸显。
2.3 申请人分析
进一步地,本文还分别针对国外和国内区域申请人进行统计,见表1和表2。
从表1为世界专利申请人中可以看出,该技术领域专利的申请人主要分布在SAMSUNG 、LIQUAVISTA、AMAZON、 IND、 PHILIPS、 LG几个公司。这几个公司在显示装置产品在国际上都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主要分布在韩国美国和欧洲,中国在电润湿显示技术方面专利申请最多的是高校,可见电润湿显示技术的产业化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针对中国专利进行分析,其专利申请人的分布统计得到表2中看出,在中国地区的专利中,外国公司的专利申请占较高比例,国内的科技公司也有相当水平的发展,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申请数量也比较客观。在国内,国内公司对该技术领域有一定规模的涉足,有一部分还处于科研机构的研究阶段,并没有商业化。
3 结 语
本文对电润湿显示技术的发展及原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其专利申请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主要申请人分布情况。
从分析的结构可知,该技术处于发展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会越来越广。在国内,该技术起步时间和国际同步,随着研究进程的突破,中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国内的专利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国际专利中的表现,电润湿显示这一技术应用和国际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1] Gandique K,Burke D T,Mastrangelo CH,BurnsM A 2000 Anal.Chem.
72 4100.
[2] R.A.Hayes&B.J.Feenstra,"video-speed electronic paper based on elect
rowetting," Nature,vol.42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