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就业心理和培养教育研究

2016-05-14郑显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培养教育就业指导

郑显才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及其速度的加快,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转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实现“双向选择”时,不仅产生了职业取向问题,也产生了各种择业的心理误区。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多渠道分析高职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呈现的特征和存在的困惑,从而为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心理 就业指导 培养教育

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在职业取向上也存在着鲜明的特点,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亦值得关注。因为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在就业这一人生的大关口没有把握好,不能清晰自己的职业定位,乃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情绪及心理的异常,这是整个大学生就业群体中一项不和谐的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据统计,在全国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中,差不多有一半是高职高专的学生。高职毕业生数量的增多,使得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当前就业市场出现了“有的学生没工作做,有的工作没学生做”的不正常现象,即“有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已成为不能回避的事实。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仍然需要继续探索适合高职生的就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和引导学生调整就业观念,让学生充分就业,实现学生人尽其才,用人单位才尽其用,才能促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就业心理发展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转变,就业心理日趋成熟。但部分高职学生仍存在不良的就业心理,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就业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多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比较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表现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心理

高职生就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判断。

(1)自负心理。

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收入,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给就业带来一定障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但部分毕业生受传统观念束缚,对此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只想“我是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了就高人一等”,不是普通劳动者,应该是领导者、管理者,对一线岗位根本不感兴趣,一听说下基层,到一线当工人,就难以接受,即使去了也牢骚满腹。这种不良就业心理的存在也就随之造成了一些毕业生“有业不就,宁愿呆在家里”的现象。

(2)自卑心理。

部分高职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长期以来形成较低的自我认知,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地。其次,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周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出现等待心理,这部分学生十分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待遇优厚、交通便利,不愿到条件一般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错失了就业良机。

2.情绪心理

(1)抑郁悲观心理。

随着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确立,择业竞争的加剧,高职生承受的外在压力也相应增多、增强,择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必然比以前更大。一些高职生在就业中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反应,有的甚至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自我封闭导致抑郁,这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

(2)偏执不满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高职生的偏执心理主要表现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他们一旦将自己就业的一切问题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就会对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心理视大学生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不满情绪直接导致大学生心态的不平和不能全面、公正地对待就业面临的压力与竞争,人为地造成求职择业的选择受限程度加大,同时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其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有的无视专业的适应性,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这样的偏执心理必然减少就业机会。

(3)焦虑急躁心理。

有些高职生在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得心急如焚,东奔西跑,四面出击;一些学生在并不完全考虑成熟的情况下就与用人单位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岗位,追悔莫及,有的只好违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毕业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面对理想与现实,就业与失业、签约与违约、就业与升学等矛盾,常使他们难以取合无所适从,表现出焦虑心理。

3.社会心理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这种心理在学生就业中表现为部分学生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等。很多高职生在就业时,把视觉局限于外资、独资、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冷静认识自我现状,一味受周围同学的想法影响。

(2)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从实际出发,不量力而行,与他人攀比的心理,表现为主观性很强的不切实际的自我欣赏,理想成分居多的求职期望过高,容易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心态浮躁,总想自己应该是干大事、挣大钱的,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变换工作单位。

(3)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就业时等家长、靠关系,不去积极抓住机遇,而是消极等待好运降临。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核心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形成,需要高职生走向市场,争取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对未来工作没有明确目标,一切等待父母安排。这种不良就业心理的存在,往往使他们错失很多就业良机。有的即使偶尔抓住了就业机会也常常因依赖心理过重不能适应工作而遭淘汰。

二.探索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积极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面对高职生所产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因此,把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的切入点,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取得实效性的基础。

1.在就业心理教育认识方面要强化服务性。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还停留在生活辅导、活动辅导和心态辅导上,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明确认识到就业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乃至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校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以及和谐发展方面的教育服务意识。

2.在就业心理教育对象方面要把握人文性。

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加大个性指导服务力度,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同时,就业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从大一新生到大三毕业生,尤其在寻找工作阶段的毕业生,而不只是少数毕业生或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3.在就业心理教育实施方面要强调系统性。

高职院校需要确立“大教育观”,把握系统性,探索建立从大一新生到大三毕业生科学衔接和有效沟通的心理教育机制,通过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整合与优化心理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途径。

4.在就业心理教育资源方面要实现整合性。

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高校、社区、家庭、自我等多方面的心理教育资源,形成目标一致的就业心理教育合力,拓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新空间,注重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构建学生-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5.在就业心理教育模式方面要支持多元性。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实践、自主构建、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就业心理教育实践与管理模式。加强实践,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加强素质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怎样帮助高职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对于促使高职生顺利就业、完善高职生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鲁凤宇.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6,1(8):30—32

[2]余启利.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及其辅导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6,5(13):75—77

[3]赵幼平.高职生就业心理辅导初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0):96—97

[4]卢雄程.略谈高职院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J].职业教育,2007,16:223—224

[5]黄国英.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4:88—90

[6]刘汉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8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培养教育就业指导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教育微论坛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