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物课堂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016-05-14陈小芳
陈小芳
【摘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挥,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课堂 能动性 提高效率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关注学生的感受不够,没有从内心去激励学生爱学习、参与学习。只有改变这种方式,改革学习评价,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在生物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课堂导入设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改变教学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创新导入方式,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提高课堂教的有效性。因为,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环节,是开启学生大脑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导入设计的自然、合理、新颖,学生们就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甚至整节课教会精神振作、精力集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式,通过有效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演示实验设计。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以感知认识为基础的,所以,利用新奇的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良好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自然科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对多数学生来说,实验的过程就是体会的过程:体会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感受科学研究中的乐趣。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得不到清晰的几条色素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了,研磨不充分,还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缘故。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作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给学生以感官冲击。运用这些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视线很快集中到那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上来,还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土。比如,在讲有丝分裂过程的内容时,给学生播放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过程相关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动形象展示出不同时期细胞内结构变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掌握。当然,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只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四、应用精彩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的运用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林语堂曾说过: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技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人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所以有时一句风趣幽默的话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升华了课堂氛围。所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很好的一个办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不断创新。
五、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促进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通过合作探究提升教学效率。遇到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存在的问题摆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共同解决,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相互启迪,使学生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理解深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分析,明确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失误的原因,以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之处,新旧知识的连结之处,思考问题的转折之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在每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处,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疑问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激励学生质疑,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