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编制现状调查

2016-05-14田烨石小丹刘凤楠李清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均衡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田烨 石小丹 刘凤楠 李清生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性目标,师资均衡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编制是调节师资分配的重要工具,教师编制分配的均衡对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师编制 现状调查 均衡

一、研究问题背景

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只有搞好教育的基础才能从长远发展我国的教育,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涉及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经费、师资队伍等硬件和软件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应优先统筹师资队伍建设,这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方面,主要是优劣问题,而量的方面,则是编制问题.

二、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调查结果

(一)生师比、班师比、有无编制情况

经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计算后,我们得到了各校生师比、班师比、有编和无编教师数等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上所公布的各级学校生师比分配情况,江苏省生师比标准为:初中10.81:1、小学16.74:1,得出的苏州各中小学实际生师比,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生师比与标准相比较,均已达标,5所学校生师比分别为10.80:1、9.69:1、9.08:1、6.28:1、14.8:1,接近标准值10.81:1和16.47:1,这反映出5所学校在编教师数量均已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教师数量;另一种情况是实际生师比小于标准比值且相差较大,如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斜塘学校初中部和斜塘学校小学部的生师比分别为9.08:1、6.28:1和14.8:1,与标准值10.81:1(初中)和16.74:1(小学)差距较大,所以该3所学校可能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教师超编问题,其中有1所是市区直属学校,2所是升级达标学校。最后,从在编和无编教师人数来看,所调查的5所学校除了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和文萃小学各有1名和2名教师无编制外,其余学校的教师均有编制,且这2所学校无编制教师的人数均比较少,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并不是由于学校缺编所造成的。

(二)教师学历结构情况

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的学历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7%、7.9%,而城市学校专任教师具有专科的学历者占0%、0%、1.4%;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的学历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9.8%、84.2%,城市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的学历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9.7%、75.2%、75.3%;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的学历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3.5%、7.9%,城市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的学历者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0.3%、24.8%、23.3%;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占总数的比例都为0%。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发现,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在编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农村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要比城市多,城市基本上没有专科学历的教师。而农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比城市少,城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多。因此,农村学校在编的教师学历层次结构低于城市。

(三)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分配情况

非专任教师包括管理人员与后勤人员,农村与城市学校的非专任教师都有编制,城市学校的非专任教师与所在学校的学生人数比要低于农村学校,其中,斜塘学校(初中部)学校的非专任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为1:32,低于其他几所城市学校,这是由于该校成立时间较短,目前招收的学生人数还较少,造成非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提高。虽然现有编制核定是把专任教师和非专任教师人数总和来计算与学生的比例,而对于非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并没设定标准,但对于农村学校非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额比例意味着非专任教师是否要服务于更多的学生,因此,不合理的教职工结构不利于满足学生服务的需求。

(四)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上述五所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均表现为:中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据较大比重,高级职称人数和初级职称及以下人数较少,并且市区直属学校与升级达标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高级职称数量上,除文萃小学(考虑其属于新办学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方面可能尚在发展阶段)之外,其他两所市区直属学校(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和工业园区第十中学)的高级职称教师远多于两所升级达标级学校(斜塘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两所升级达标级学校的高级职称教师数仅分别为四人和九人,市区直属学校的高级职称教师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占比也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由此可见,两类学校在教师职称结构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学校的教师的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关系也反映了学校教师构成是否科学。通常情况下,中级职称教师占据多数,高级和初级及以下职称教师相对较少,这样能够维持学校内部各级职称的良性竞争,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从这点来看,苏州市升级达标级学校在教师职称结构上尚存在问题,这也将成为之后教师编制过程中应该重点考量和解决的问题。

(五)教师年龄结构统计情况

升级达标类学校斜塘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以及市区直属的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35—50岁年龄段的教师占比最大;35岁以下的教师数次之;50岁以上年长教师数最少。而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和第十中学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数占比最大;35—50岁的中年教师数次之;50岁以上的年长教师数最少,且均为个位数。分析认为,该现象与学校建校历史长短有关。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和第十中学的建校年份分别为2011年和2009年,属于新开办学校,这是造成这两所学校年轻教师居多的主要原因。

三、建议与对策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

教师编制标准是调节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分配的重要依据,教师状况是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最重要标准,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所规定的标准生师比,给各校合理配备教师编制名额,以免造成由超编现象所引起的教师资源浪费等现象。当前教师编制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分配标准,城市学校获得更多的教师配比,在前一时期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相符合的。在当今信息公开的社会,公众提出的社会理论比较显示,城乡教师之间的对比越来越透明,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的投入产出比本来不容易进行量化,教师的投入有很多是无形资产,但是产出基本是以工资收入的形式表现的,社会比较就会以工资收入的形式进行,会加大城乡教师之间的不公正感受,不利于农村教师安定工作,因此程序公正就显得非常重要,城乡教师编制分配标准的不统一已不符合发展要求。当前发展战略己经开始更加关注农村,要求城市反哺农村,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教师编制标准必须进行重新修订,首先要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改变现行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分配模式,把城市、农村放在同一标准上。

(二)提高工资待遇,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

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教师劳动力是不能够完全由市场按供求价格机制来配置的,尤其是在具有公益性质的义务教育阶段,但不可否认,市场机制在中小学师资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师范毕业生就业来说,各地都已经从行政安排、计划分配转向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如果我们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那么,运用工资杠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师资均衡配置创造现实的有利条件就很有必要。我们知道,从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短缺,很大程度不是社会教师人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而是这些学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提高工资待遇,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让优秀的教师人才能够“愿意去”、“留得下”、“稳得住”,使其工作、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类学校教师“缺员”、“人才溢流”等问题,从而使师资队伍能够在稳定中继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其次,教师工资标准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对于吸引合格教师前往任教、稳定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合理调控年龄分配

针对教师这一特殊岗位,苏州市部分新建学校都存在教师老龄化现象,苏州市目前实行的政策是允许因身体原因确实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教师按政策办理病退;允许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的体弱教师实行提前退岗体系,或者部分上年龄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者可以转到后勤管理部门,担任教务管理岗位,以此缓解学校面临的编制与职数压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2003 一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15 号)

[2]《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 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 号)

[4]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王继聚.对苏北农村课改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9(3):53

猜你喜欢

均衡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法则
浅析均衡与非均衡的证券市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