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2016-05-14刘立琴
刘立琴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部分,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保障,是达到高校培养人才根本目的所必须的途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在我国高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都必须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做出应有的调整。
一、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
学生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过度到现在的大众化教育,高校学生思想多样化和素质的差异化都日益显著,纷繁复杂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不断的受到冲击,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新课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收好的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完成两个转变
(一)要完成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
现阶段,我们的学生管理大多都侧重于刚性管理,它以制度为中心,过多的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单一的凭借制度约束为手段进行的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柔性管理主要指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和内在需求及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风气,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氛围,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工作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的一种人性化管理。
对比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我们不难看出,柔性管理理念顺应了当前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符合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利益,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舞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意识,达到了引导、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要完成单纯教育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当前,我们学生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教育和管理,当然,教育和管理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能,其地位不能被忽视。但是,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现代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整理总结出适应现代学生管理的制度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以学生为工作主体、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形式,在学生工作中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几项素质
(一)学会倾听
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务性工作非常繁杂,其中大多是需要和学生打交道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倾听。倾听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培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促进师生交流,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有的时候还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听学生描述了一个大概情况,就匆匆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以往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和快速的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好。许多同学处在困境中时会找到老师倾诉,刚开始时只是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或者说没报太大希望,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梳理一下他们烦躁的心境,这时,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充当倾述对象,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和好朋友。
(二)学会沟通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是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老师和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主动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老师要摒弃尊卑有分的思想,做到不以势压人、不以手上掌握的资源压人。首先,老师要掌握学生的相应情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老师的态度要和蔼,语气要温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激励,增强学生信心;再者,老师要适时的表达关心的话,赞美的话,认同的话,及时的转变学生的心境,给学生以支持。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真正地实现用心交流和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会激励
学生身处于集体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潜在意识里都有为集体服务和奉献的意愿。因此,在平日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尽量让广大学生有机会参与集体重大决策和发展目标以及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激发出其内在原动力.而且可以在集体内部创造相互信任的氛围,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激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要发挥内在激励的作用,即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性引导,强调高层次需要,激发大学生的价值需求,让大家体验到学习,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