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6-05-14闫张英
闫张英
【摘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作者从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素养、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重视课堂教学的探究性、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信息整合能力的强化、重视学生评价多样性等方面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实践能力 整合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学生素养的提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也相应随之提高,但究竟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呢?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1.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素养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一是实行大备课,共享优质资源。在各种参差不齐的教师中实行集体大备课,进行课前共同讨论,熟悉教材、确定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实行统一备课,所有教师在大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教学。课后一起总结经验,完善大备课,进行年度循环,不断完善发展,整体提高每个信息教师的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学校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基础的专业培训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参加网络培训,与国家先进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
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符合该课程的特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利用计算机教学。就是信息技术基础教师通过控制软件将学生的计算机都控制起来,在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将自己的教学课件与学生共享,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通过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完成任务,这样教师就能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小组化教学。根据全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几组,教师给各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尽量不要向教师请教问题,要尽可能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学习,学生还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这样教师就实现了有效教学。
3、重视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课堂教学的探究强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相互合作、帮助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Word办公应用软件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历,学生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与途径。这样,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亲身感受与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较多,对于课外实践的关注和要求则较为有限,显然,光靠每节信息技术课难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足够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具备一定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后以及课外学习,以此来达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的目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布置一些课外自主探索课题,让学生能在课后花时间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就会通过上网、询问等各种方式来查找资料,从而对信息技术知识更加了解,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5、重视信息整合能力的强化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作品(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信息意识和整合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学习计算机的动力随之增强。
6、重视学生评价多样性
提升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理念。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有效,合理的评价必不可少。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我们不能局限于学生高考、会考能多考几分而更应侧重于能力提升的评价。除了评价学生显性的外部成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与内在感受。评价考核方式上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撰写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作品、操作表演,平时表现等评价方法。评价时可通过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的互评、以及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总之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信息课特点,灵活多样的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动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总结,我们一定坚持学习新课改的思想和精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理论联系实际,将信息技术课上的更精彩、更丰富,使得我们信息技术课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