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最值问题解决的思维三步曲

2016-05-14周寅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解题思维

周寅锋

【摘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种种缺陷,从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各种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而灵活使用均值不等式却成了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剖析一道典例的错解与多解及应用,与同仁一起体验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习;解题;思维

例 设x>0,y>0,且1x+9y=1,求x+y的最小值.

错解 由x>0,y>0,得1=1x+9y≥29xy=6xy,故xy≥36,当且仅当y=9x时取等号,所以x+y≥2xy≥236=12.当且仅当y=x时取等号.

所以,x+y的最小值为12.

剖析 在运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时,必须考虑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但当对同一个问题两次或多次运用均值定理时,还要考虑这些等号能否同时成立,或者这些等号能否传递.即错解须满足条件y=9xy=x,即x=y=0,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故本错解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点评 均值定理在不等式的证明、求函数的最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应用这个定理求最值时,应满足“一正、二定、三等”三个条件,即各项或各因式均为正;和式或积式为定值;各项或各因式能取得相等的值;且缺一不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一道题会有多种解答方法,不同的分析方式会使解题的过程不一样,但整体的思考方向是一样的.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思路,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应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题特点,现介绍几种解法供同仁们参考.

思维一 考虑错解因两次使用均值不等式,导致等号不能同时取到的错误,通过消元最终达到减少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次数.

点评 该解法充分体现了方程思想的运用,引入参数t后,根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必有正实数解的问题”来处理,回避了构造代数式,再运用均值定理过程,显然也是一种可取的解法.

猜你喜欢

学习解题思维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