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师院校开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探讨
2016-05-14闫冰
闫冰
【摘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与疼痛,同时也包括心理上正确的、向上的、积极的良好心理形态。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虐童”等新闻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幼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工作也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良好心理素质是当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幼师在校期间心理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不仅是其教学能力的表现同时也关系到国家以及民族的利益。以下,本文就基于此,重点对幼师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师院校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所处年龄阶段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幼师院校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其性格特点,思想认知上都具有典型的青春期特点。首先,反抗心理。通过对多数青春期阶段学生进行分析发现,青春期是一段消极反抗时期,幼师院校学生在这一阶段身心得到发展,并逐渐迈向成熟,对前期所接受的认知开始有了新的态度,并通过消极反抗的态度来寻求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一阶段学生对父母与教师的管教反感,有自己强烈的主张,但因生活经验不足,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走上一条错误的成长道路。其次,闭琐心理。幼师院校学生在青春期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即闭琐心理。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价值观逐渐形成,表现出强烈的心理“闭琐”特征,出现语言减少,不爱与人交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能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可能造成严重心理障碍出现,影响其健康发展。再次,两性好奇心理。幼师院校大多为女生,在青春期对两性产生好奇心理,同时认识能力受到限制,如不能正确处理与对待两性问题,将不利于青春期心理健康发展。基于幼师院校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二、幼师院校学生性别特点需要特别的心理呵护
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女生比例较大,几乎占学生总数的95%以上,同时,幼师院校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上普遍不高。与此同时,女性自我效能感与男性相比较低,性格更敏感,容易出现自我否定、自卑等情绪,因此非常需要得到学校以及家庭、同学朋友的关心与肯定。在出现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女生胆子通常较小、因为怕别笑话或者不理解等情况,更愿意把问题藏在心里,不愿意向他人倾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做法。另一方面,因年龄尚小,幼师院校女生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诱惑与哄验,同时在就业竞争环境下,心理产生迷茫与惶恐的情绪。当代幼师院校女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心理相对脆弱,以上种种客观存在的因素,都需要幼师院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心理的呵护,为幼师院校学生心理情绪寻找到一条舒缓的通道,帮助其更好的面对挫折、适应社会环境,为其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三、幼师职业特点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身需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科学端正的育人意识,要为学生起到标榜作用,在潜移默化之中以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引导与感染学生。幼师院校学生就业后主要教学对象为幼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一幼儿成长发育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对于其成长发展也有着直接的作用。早年间新闻中报道的云南建水幼师针刺幼儿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幼师以针管对幼儿进行体罚的行为给幼儿的心身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与伤害,对于其成长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基于此,社会各界以及幼师院校都应当关注,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有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心理状态,才能带给幼儿良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基于幼儿院校学生今后职业特点,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着想,要加强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如此才能帮助幼师更好适应其职业需求。
四、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以提升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背景下,幼师院校教育工作应面向社会长远发展需求,关注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受教育者态度、能力,促进其德智体等方面积极主动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以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心理健康教育及指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幼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素质教育推进下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奠基工程。
五、幼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幼师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与开展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其次,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学校方面要关注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注家庭环境与家庭状况,协助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学生关系。再次,关注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引导学生积极展现人格魅力,培养自尊、自爱、自信的生活态度,使其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
在幼师院校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围绕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而进行的。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组织、有设计的教学策略,对幼师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提升,使其心理素质得到不断优化,并最终适应幼师教学岗位,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静.论家庭因素及幼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
[2]赵燕.90后幼师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4,(5)
[3]韦宏霞.关于开展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