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作文实践操作方略
2016-05-1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中,一直处于较弱的地位,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对小学作文的特点缺乏认识,把握不准;不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不重视“积累”与“倾吐”的关系;不激发习作兴趣,不激起写作动机,而直奔写作要求,使学生奉命而作,害怕作文;尤其为了应付考试,套话、套作频频,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学生作文优秀率只占20%左右。文章多数内容是空话、大话、套话,“劣质”作文和“假货”充满了作文本。有时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作文教学作了具体的描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的是真情实感,“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创造性。
根据以上提示,认识小学作文的基本特点,才能使作文教学沿着课标所指出的正确轨道发展。怎样实现习作训练的科学化呢?在平时的作文实践操作过程中,我慢慢探索出抓“两条主线”,拓“四种渠道”,按“五大步走”的基本训练思路。
“两条主线”:“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两条主线贯穿整个作文训练始终。
“四种渠道”:“观察生活”“阅读名篇”“写作实践”“精讲精评”。
“五大步走”:①从说到写,先说后写,逐步做到说写并重,能说会写;②从放到收,从内容入手,逐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③从读到写,做到读写同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④从观察生活到写作实践,从记实写生到想象加工,扩大写作范围,开拓写作题材,丰富写作内容;⑤以词句训练为突破口,从片断到整体,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序列训练。
在作文实践操作过程中,我还注意了以下原则:①时间落实、文本落实、场所落实、辅导落实、讲评落实的“五落实”原则;②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生活习作和阅读习作结合的“两结合”原则;③指导措施、控制措施、激励措施的“三措施”原则。
在整个作文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习作课堂教学结构。低年级以“说话、写话”为主:总体看(看、想、说)——部分看(看、想、说)——口述——写话;中年级以“激趣、习作”为主:观察取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高年级以“创新、写作”为主: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创作。
第一学段(低年级):习作训练序列是“词语—短语—句子”,主要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力争学生过好词句关。
1.“四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句以说带写阶段。参训方式:(1)“组词练习”,例如形近字组词、形声字组词、扩词等等;(2)“选词填空练习”,例如选词填空、词语归类练习等等;(3)“造句”,一词多造。让学生练习口头或书面造句;(4)“组词开花”。也就是把常用的字让学生组成词语,然后还要用这个词语来说话。如:“争”“争取”“在学习上,我要争取优良成绩”;(5)“句式练习”。如“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初步掌握“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是什么”基本句型。
2.用一二句话述、记一件具体事物。
第二学段(中年级):习作训练序列是“句子——句群——片段”,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力争学生过好段落关。
1.整理句子。要从整体入手,既要先把句子都看过,弄清这些句子大体上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找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把顺序理清,组成意思明白、条理清楚的一段话。参训序列一般有以下几种: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按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排列;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排列;按先分后总的顺序排列。
2.看图习作(其中包含单幅图和多幅图的训练)。指导时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看图中人,看图中景,看图中物;(2)变图中的“静”为“动”,变图外实际生活为图内描述对象;(3)突出一个中心。参训方式有: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补课文的“空白”;也可以为课文的某些情节配发插图和文字说明(从图到文,从文到图)……
3.描绘词义法。如让学生描写一个片断,表现“傲慢”这个词语的含义。要描写一个片断表现“傲慢”这个词语,就要想象描写一个人,写这个人在某种场合的行为,要写出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4.缀词成文。即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如《学会查“无字词典”》(苏教版第五册)一文中有“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烈日当空、山崩地裂”等成语,运用这些成语让学生以“海边的景色”为主题写一段完整的话。
5.看小标题习作。如《我当值日生》的小标题:(1)上学路上;(2)课前,打扫包干区;(3)课间,分头劳动;(4)放学后,打扫教室;(5)小组总结。
要求:把小标题当成图,逐幅进行讨论,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把一幅一幅的画面清楚地说出来,最后连成一篇小习作。
6.写“观察日记”。主要引导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并且不拘一格地写下来。
第三学段(高年级):习作的训练序列是“句群——段落——篇章”,主要培养学生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力争学生过好篇章关。
1.续写。就是根据习作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从已有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开展想象,构思适当情节,把原有故事接续下去,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训练的方式一般有续写开头部分、续写简要情节、续写课文内容、续写同题异文等。
2.扩写。就是把原来比较概括的语句、文章的重点段落或有一定独立性的片断、情节简单的短文等,经过合理的想象和适当的补充,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描述生动、层次分明的文章。一般有扩句成段、扩句成篇、扩段成篇、扩篇成篇等。
3.改写。改写就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写作训练。常见的形式有:(1)改变人称。如把原文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来叙述,以文章中的人物亲身经历的口气来写;或者把原文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来叙述,以作者的身份介绍文章的内容;(2)改变记叙的结构顺序。如把原文的顺叙改变为倒叙,或者把原文的倒叙改为顺叙;(3)改变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把一般记叙改为对话形式等等;(4)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把记叙文改写为课本剧,把戏剧改为故事,把记叙文改为说明文等等。
4.仿写。(1)仿情节,编写故事。如学习了《少年闰土》(人教版课标本六上)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得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也可以仿照文章的写法,用一两件事情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写出他们的特点。(2)仿段落,补续课文。如《养花》(人教版课标本六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背疼,热汗直流。”关于老舍先生是如何搬运花草的,文章没有具体地叙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抓住过程,补写课文内容。(3)仿句式,写生活实际。如学习了《火烧云》(人教版课标本四上)文章,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描写大扫除或课间十分钟或其他一个场面的描写。(4)仿重点词语,改写诗歌。如学习《老师,您好!》(苏教国标版四上)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看看插图,说说图中的内容,再把图文对照起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的能力。时机成熟,将诗歌改写成题为《老师,您好!》的记叙文。(5)仿观察顺序,描写事物。如学习了《长城》(人教版课标本四上)课文后,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描写校园一角、家乡一景等等。
5.想象习作。(1)观察联想法。例如,晴朗的夜晚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那暗蓝的天空上新月皎皎,金星闪烁,教师可启发学生从神话传说、星座名称、科学知识等各种角度入手,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写出生动新颖的想象作文。(2)情境设置法。比如:“假设今天全校老师都去听报告,而同学们还要照常上课……”让学生想象描述在大队、中队干部的管理下,学校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假如我当市长(或县长、镇长等等)》《假如我们在森林里迷了路》等之类的文章。(3)理想设计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可以给学生出一些《我长在以后》《二十年后的我》《我们相会在2030年》等题目,让学生想象设计当自己的理想实现时的情景,描绘自己五光十色的理想画卷。(4)科学幻想法。如让学生写《揭开飞碟之谜》《月球上的新居民》《火星探险记》《海底旅游记》等等。(5)童话创造法。童话世界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爱看童话,爱听童话,也爱写童话。教师可以经常引导他们开展丰富的想象,编写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