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类院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

2016-05-14许旭

职业·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中职教学校企合作

许旭

摘 要: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为了对中职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提高中职类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更是为了缓解院校经费不足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中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将从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等角度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中职类院校“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中职教学 教学策略

现如今,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对于每个中职院校而言,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决定着院校的生源,同时,学生的就业率甚至会影响到院校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为了自身的发展,中职类院校除了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职类院校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并得到了教育领域的认可。这种办学模式将社会以及市场的就业需求作为导向,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与培养技术型人才,对实现中职类院校教学的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工学结合、校企合办”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发挥企业与学校各自的优势,同时还能够一起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中职类院校和企业实现双赢的合作教学模式之一。

一、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中职类院校大多是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与普通的大学相比,中职类院校更能把握当今市场的需求,并依据这种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中职类院校需要探索如何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学优势,把教学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目标和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要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第一,作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生的中职类院校,要加强自己与企业的合作,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将中职院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实践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帮助院校把握企业对人才数量及质量的需求数据,并以此为基石,及时调整院校专业的教学方向及方式,真正地实现按照岗位要求来设置专业课程。第四,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与之合作的企业中创建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

种种优势表明,良好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中职类院校发展的。因此,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明确“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坚定不移地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将其看做是院校的一种办学特色与优势,形成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坚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中职类院校实现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要前提。

二、打造优化中职院校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些院校注重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比较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1.选择教师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

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教师,并将其送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生产的第一线进行锻炼,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中职类院校应当积极地按照计划安排,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各个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期、分批的派送,让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工作去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专业课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可以让教师带着学生去汽车的修理厂进行实习,以此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又或者是选出一些优秀教师,将其派送到国家级的培训中心进行培训。

2.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开发

有一些中职类院校的专业教学教材相对比较落后,而且一般的教材从编写到用于教学至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这就使得中职类院校的教材具有滞后性。在这个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社会中,新技术、新设备等与学生学习的教材产生脱节的现象,会使得学生对专业教学知识产生疑虑。如果中职类院校没有与时代发展相配套的教材或是校本教材,就会很难使教学的效果达到预计的目标。因此,编写“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让生产一线的业务工作者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去,编写核心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材会更加地贴近企业的需求、使实际的操作变得更加规范,进而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办学教学模式的价值及有效性。

三、注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

1.建造校内校外的教学生产的实习基地

中职类院校在企业的支持下,可以建设一些与院校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基地,像是供电系统、矿井提升设备等等,这种形成了具有生产性的校内实习基地,有利于实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院校与企业的共同支持、共同考核、共同管理下,为中职类院校提供了顶岗实习工作与生产实习职位。这种良好的内部与外部教学生产基地的建设,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企业专家加入到院校教学中去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各大企业的不断崛起,传统的按照学科教学体系来要求和设置专业与课程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消失,中职类院校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将企业的专家请到院校中来,让企业专家同院校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指导队伍,对院校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符合院校发展的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方案,对主要专业进行调整和改进,按照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创设新的专业教学体系,将课堂引入实训室,甚至是生产现场中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的获取程度。

3.开展“订单式”教学模式,合作培养人才

在学校开展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措施之一便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学校在实施“订单式”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就可以按照院校与企业一起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活动,利用暑假或是寒假的时间,将学生安排到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中的各个生产岗位,进行轮岗性质的实习。实习期间,企业要给每一个学生支付工资,钱数大约在九百元到一千元之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帮助企业绘制技术改造图纸、编写技术性文件,让企业获得提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让自己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掌握操作技能。高效的“订单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学中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特色和价值。

四、小结

“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类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体现出了中职类院校与各大企业合作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同时还能极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素质教学的深化发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有力地推动着中职类院校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在中职类院校内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林慧英.“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2]孙婧芳.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作者单位:淮海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中职教学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研究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谈中职篮球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