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14刘玲
刘玲
摘要:近年来,学习音乐的人数逐年增加,不管音乐是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种能够舒缓压力、放松神经的方式都为广泛群众所关注。而声乐中的美声教学属于西式音乐的范畴,要想准确地了解美声唱法,就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学习,本文就针对声乐中的美声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声乐 美声教学 存在的问题 研究策略
声乐,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教学课程的重要性由此而知,声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基础知识,而是经过实践性的操作,得到声乐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目前,各高校的音乐课多数都照搬之前的音乐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体系,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声乐中,美声是一大难点,不仅仅是因为美声属于西式声乐的范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国的教学方法、师资设备、课程标准、实训基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声乐作为一个培养艺术性人才的专业,应该注重实践性的培养,尤其是美声专业,只会注重基础知识型的东西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诸多的问题都表明美声中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人才培养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都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走向,国家教育部就全面提高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要求明确指出,在声乐教学中,要以提高实践性、技能型人才为基本要求。所谓实践性、技能型人才就是,对自身的职业的定位和学术研究的定位,就是将学生的演唱技能和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不局限在声乐的小范围内。
(二)美声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美声教学应该区别于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区分美声唱法与传统唱法,因为由于唱法存在细节处的不同,容易混淆,美声唱法发音区为混合发音区,也就是通常使用真声和假声共用的方式演唱,尤其是进行合唱的时候,要进行共鸣,发高音的时候使用假音唱出来,不是像传统的唱法那样直接大声喊出来。在一些文字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大部分学生出现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情况,美声发音需要全部打开胸腔,使气息顺畅,并且要训练气息气流的控制方法,气息的流畅性与跑调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气息不稳定会导致声调不稳定,导致跑调。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师要把声乐教学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对其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研究,长时间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在总体上看,改革还是集中在声乐教学中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缺少整体性和全面性,导致了较少的改革创新能够得到实用,或者产生深刻的指导意义,不能实现对声乐教学的总体、全面、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追求其根本,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对声乐教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地把其当作一项任务和工程来完成,不能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只能在一些零散的地方进行改革,只停留在局部的改变上,是不能起到显著的成果的。
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详细、更加生动得反映出声乐教学的实施工作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教学内容要从美声的宗旨出发,摒弃传统声乐中的问题,毕竟传统声乐与美声存在根本上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动。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确定,然后根据目的来安排一些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素质课程,并且规定这些课程的专用书和配备的师资力量。
(四)师资力量的问题分析
丰富的声乐资源是高校增加声乐教育建设的有效方式,对此,声乐资源和历史就成了发展教师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性的知识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成果和学生的最后成果,作为一名优秀的美声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而且要要求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毕竟,作为一个教育者,还是要以培养学生为主,技能为辅,二者平衡,才会使成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就师资力量来说,老师大都是专门学习音乐的,与极强的专业性的同时,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难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库强大,却难以输出,没法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去进行相对应的适应性做出调整,导致孩子们不但丧失了兴趣还学不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二、美声教学的对策研究
音乐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对此,歌曲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重视,但是,音乐所具有的内涵与韵味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如果对其中的声乐的只理解其毛皮,就无法真体会其中所表达出来的美与韵味。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为了跟随全球化的脚步,在中西方合作的同时,也无时无刻的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声乐的学习也走进了国际化,在戏曲西方文化的同时,一定要趋利避害,摒弃缺点,吸取优点。
要进行声乐美声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明白其基本内容和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因此在践行改革时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关系,不能有所偏离,相互分离,否则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改革中要立足于整体与实际,牢牢把握之间的关系,重视工程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改变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激发学生动机部分,就要教师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美声毕竟比较抽象,对于传统的声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激发学生动机势在必行。
美声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声乐,每个传统的声乐都代表了一个历史故事,或者一首传统佳话,而美声是西方的声乐,它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缺少激情和动力,而且,美声的特点是要保持胸腔的通畅,否则就会跑调,所以会相当大的消耗体力和能量,教师在此要对激励学生,经常性的给学生普及美声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美声的历史和发展史,这样学生才会提高兴趣,高效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现在,教师只专注于学生声乐部分的讲解,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会有所欠缺,现在社会,就是缺乏综合性极强的人才。声乐中的美声需要大量的艺术知识作为补充,美声的历史发展,美声的发展史,美声的未来发展,等等文化要素,还需要社会与自然文化知识作为文化补充。艺术修养就是表演者在技术功底上所表现出来的优雅气质,反映出来的底蕴,为了培养学生的修养,作为教师,要积极学习最新的声乐知识,美声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渊博的知识底蕴来培养出最精英的学生,对于美声来说,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变化,处理好学生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歌曲的历史文化,创作方式、手段,学生会真正了解到歌曲的真谛,更能增加对学习的主动性。
(四)加强团队合作
首先,在声乐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团体协作能力都有待提高,教师要在讲诉歌曲的同时,要强调团体协作的重要性,在训练技巧上也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默契,才能真正提高演奏的能力。
其次,授课教师应对学生做大量的训练,当然,这时就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所谓的共鸣,就是默契,在美声的表演中,不失会有一些大合唱。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有默契感,这样,等到表演的时候才不会过度紧张。
最后,学生心理素质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积极沟通,鼓励学生不要太注重结果,在团体协作中,要过多的关注对方,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演奏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岩.关于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07).
[2]戴静颖.云南地方方言发音习惯对美声声乐学习的影响[J].音乐大观,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