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声乐教学中模仿与创新的价值
2016-05-14徐玲张英
徐玲 张英
摘要:声乐教学中有人把“模仿”与“创新”作为截然相反的存在,并且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者觉得“模仿”太刻板,而“模仿”教学者又认为“创新”过于冒进。本文分别对“模仿”与“创新”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了论述,阐述“模仿”与“创新”教学方法在学校中的各自价值和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
关键词:模仿 创新 声乐
“模仿”与“创新”作为声乐教学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对此的认知不同,很多教师对此产生了很大分歧。推崇“创新”的老师对于“模仿”教学方法避之不及,反对“模仿”教学方法,他们认为“模仿”是机械的学习,不是艺术,对于学生个性和特色的发展不利,而让学习毫无意义。而重视“模仿”的教师认为模仿对声乐教学作用十分明显,只要能够丝毫不差的模仿名家的演唱就能够精准的学习到名家的风格,也会学会了声乐。对于两种态度,两种声乐学习方法,本文觉得应该辩证的去看,对于初学者,就以模仿为基础,然后再不断创新,才能教出特色学生。有人认为,模仿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积累了知识,才能变厚重的能量为新的思维,才能挖掘自己的特色。
一、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及其作用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人类除了本能的基础,就是从模仿开始了学习各种动作,表情。“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的行为的过程。”是《辞海》里对于模仿给出的解释。探索艺术起源,也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模仿开始的,而声乐也是艺术的一种,模仿对于声乐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一开始人类开始学习歌唱都是口传心授的,没有相关的曲谱,依赖于师傅的演唱,然后是徒弟的模仿,如果那里模仿不当,师傅就直接指出来,不断的纠正和模仿过程,成了中华民族声乐传承的基础。
相比“创新”学习方法,“模仿”更适合声乐初学阶段学习者,一点一点的模仿他人声乐演唱的特点,从音色到音调的学习,通过扎实的学习,慢慢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独特音色,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模仿”是学习的开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都是在别人的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也是创新的基础,是对前人精华的汲取,把最好的都学到,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创新在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模仿的前提,创新就没有目标和根基,会失去发展方向。
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模仿教师的音质、气息、姿态,记住教师给予的重点、难点进行模仿,很快就能对于要掌握的知识掌握住。当然也有模仿名家的,通过视频、音频,模仿歌唱家,也是快速学习的途径。因为艺术家基本上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我们学习的规范和标杆。通过这样的模仿学习,使得学习者少走弯路。对于模仿的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模仿对于初学者意义重大。初学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模仿。从传统的学习角度来说,模仿一直是生命力最强大的教学方式,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的把我国很多艺术传授下来,模仿的方式成为了很多教学首选。就如同我们练习书法一样,模仿的字体越像越好。在声乐学习中,如果我们按照教师的示范去学习,慢慢的去揣摩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会很快跨越声乐最初的入门学习阶段。
(二)模仿中的自我定位。在声乐的学习中,可以在模仿中开始,但是学习声乐并不是停止在模仿的层面上,而是根据自己在模仿中出现问题不断纠正,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是选择浑厚低沉的,还是选择纤细灵活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模仿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才会结合自己的特点,有所创新发展。
声乐学习初学阶段比较适合模仿的方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深入,学习者已经入门后,再机械的模仿很可能阻碍声乐学习者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不符合自己的特点的演唱家的模仿,很容易出现误区,不但模仿不像,还会破坏自己的音色。模仿是一种方式,是帮助我们学习,而不是终止于此,模仿只能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助力器。
二、声乐教学中创新的培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的概念起源于拉丁语,理解为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声乐的学习是以模仿开始,但是不能就停留在模仿的层面,需要有所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在声乐的学习中,要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见解,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是声乐未来发展的动力源。创新的发展,本身就是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精华,去陈出新,继承优秀的成果。在实践中反复学习,不断思考和领悟,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任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少有捷径可走,尤其像声乐的学习,如果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一定的创新。所以在学习中,要不断的努力,反反复复的纠正自己不足的地方,积累知识,才能有所创新。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
(一)正确认识自身条件。要把声乐学习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条件,对于自己在音色、音域、发生器官形状有个基本了解,每个人的音色和音域都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声乐学习者要先认识自身,确定自己适合演唱的种类,是通俗的,还是民族的,还是美声的。在这个基础上来注意结合学习的声乐知识,利用自己的条件,才能为自己的声乐发展奠定基础,也为能够实现创新积累条件。
(二)丰富声乐知识储备。在一个领域要有大的发展,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声乐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也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储备。如果说声乐演唱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声乐学习者大的修养和内涵,才能在声乐演唱上有独特的气质。一个真正的声乐者,首先做了无数的知识储备,精心体会,才能形成创新的思维。
(三)不断实践是声乐创新实现基础。通过模仿和知识储备,有了深厚的积累,就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同时,实践是把所有的思想转变成现实的前提,否则心中有再多的创新,再好的思维都不能付诸于行动,只能成为镜花水月。声乐的创新,需要实践。实践是检验声乐艺术水平的标准。在实践中可以开拓声乐学习者的思维,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探索,会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声乐基础是学习通俗的,但是在实践中,会发现,结合美声,会形成一种跨界的唱法,就是一种创新的突破。因此,要想在声乐的发展基础上形成自己创新思维,实践中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经历了实践的打磨,才能形成最后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学习中,模仿和创新的两种方法是作为互相补充存在的,不应该把两者对立起来。模仿作为最初的学习方法入门学习,之后再丰富自己的声乐知识,突破学习的壁垒,实现声乐创新。因此,声乐教学中是采用了模仿方式,还是采用了创新的方法,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位和把握,模仿借鉴别人精华部分,创新结合学习者自身的特点,大胆突破,都会在声乐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颖.浅谈谭晶的演唱风格及影响[J].教师,2010,(07).
[2]白彩霞.论声乐学习中的模仿与创新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2009,(09).
[3]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8,(13).
[5]赵怡轩.“模仿秀”到底秀不秀?[J].歌唱艺术,2012,(05).
作者简介:
[1]徐玲: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