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叶佳修的校园歌曲创作

2016-05-14王悦

艺术评鉴 2016年7期
关键词:风格影响评价

王悦

摘要:叶佳修是20世纪70、8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作词作曲的歌曲如《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等都是那个时代脍炙人口、颇具特色的作品。叶佳修被称为“乡间田园歌谣的始祖”,为台湾歌曲开创了乡间田园的全新风格。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叶佳修校园歌曲创作的历程进行梳理,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概括出其校园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以及对其校园歌曲创作的评价和社会影响进行总结。

关键词:叶佳修 校园歌曲创作 创作历程 风格 评价 影响

校园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种类,顾名思义它是由年轻人尤其是在校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创作,体现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的歌曲,并且这些歌曲在校园里广泛传唱。台湾的校园歌曲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台湾本土充斥着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一些日本曲调、中文填词的歌曲,还有一些是浅吟低唱的都市情歌。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此现状不满,呼吁“要唱自己的歌”。于是他们纷纷拿起吉他,怀着那份对乡土的热爱,用那清新的歌喉唱起了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乡间情趣和爱国情怀的歌谣,这就台湾的“校园民谣”运动。其中,叶佳修的歌曲,如《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等都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独具特色的作品。优美的旋律、大自然的风光、浓浓的亲情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时至今日还在传唱,为人们所喜爱。然而,作为这些歌曲的词曲作者的叶佳修似乎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他歌曲创作的风格也鲜有人研究。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叶佳修校园歌曲创作的历程进行梳理,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概括出其校园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以及对其校园歌曲创作的评价和社会影响进行总结。

一、创作历程

1955年,叶佳修出生于台湾花莲的乡下。1975年,当时还是台湾东吴大学(位于台北市)大一学生的叶佳修创作了他第一首歌曲《流浪者的独白》。他热爱文学,喜欢创作诗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他自己写的情诗,初学吉他的他将之谱成歌曲。歌曲表达出当时大学生的真实情感,它不仅在大学里广为传唱,还在台湾的某电台得以播出,使得这首歌曲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首次歌曲创作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叶佳修创作歌曲的热情,从此开始了他歌曲创作的生涯。

1979年,叶佳修还未大学毕业就已成为台湾海山唱片公司的签约艺人,并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专辑里包括《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思念总在分手后》等优秀的歌曲。这张专辑获得了当年的年度冠军。叶佳修充满田园趣味的作品为台湾的歌曲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风格。

1979年的下半年,叶佳修大学毕业去服兵役,为了能持续有新作品推出,唱片公司让叶佳修继续创作歌曲,选用外形优秀的潘安邦来演唱这些歌曲。这一时期叶佳修的创作既有秉承一贯田园风格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也有一些作品题材上更为严肃,反应出当时青年人对祖国浓浓的深情,如《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草鞋》《年轻人的心》等。也许是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服兵役的经历促使了叶佳修对于国家、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歌曲唤起那一代青年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这可以说是他歌曲创作的一个转折,叶佳修的创作不再仅限于田园歌曲和青年的爱情,出现了内涵更为深刻的作品。

叶佳修的歌曲创作从未停歇过。1975年至今,他创作了近千首歌曲,但流传广泛、为人们熟知的仍然是他早期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其原因是80年代后期,随着唱片公司的工业化、市场化,流行音乐崛起。不同种类的流行音乐涌现出来,充斥着唱片市场,像叶佳修这样简简单单的吉他弹唱已经无法满足听众的需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二、作品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叶佳修的两首田园风格代表作《乡村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和一首爱国题材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进行分析。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出一副乡间黄昏的美好画面,主人公和老牛共赏美景,哼着乡居小唱,一路同行,心情无比欢畅。叶佳修用音乐十分贴切地刻画出了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歌曲的调式是e小调,歌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歌曲的A段是民歌式起承转合式的四句,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节奏明快。歌曲B段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乐句构成,乐句从全曲最高音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向下二度模进,与A段的平稳形成对比,达到了与歌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寂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完美结合,就像是主人公直抒胸臆式地将自己对于接近大自然、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热爱表达出来。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重复,规整的三段体给听众以稳定祥和的感觉。在尾声处“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重复两遍,速度渐缓,力度渐弱,仿佛主人公留恋着美景,哼着小曲就要走回家中,渐黑的天色为整个乡村拉下了帷幕。

《外婆的澎湖湾》是叶佳修为潘安邦量身定做的一首歌曲。叶佳修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并不曾去过澎湖湾,是他聆听了潘安邦与外婆在澎湖湾生活的故事,同时怀着自己对外婆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这首歌曲。歌曲描绘出了澎湖湾的旖旎风光和外婆慈祥的形象。歌曲是G大调,两段体(A、B)。A段的四句,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第二句的音区直接比第一句高了一个八度,音区的上扬奠定了整首歌曲活泼、愉快的感情基调。第三句和第四句与第二句的旋律同头异尾,平铺直叙地描绘澎湖湾美丽风景的手法和美国的乡村音乐有些相似。B段的结构不规整(整个B段由一句构成)。叶佳修更为灵活地创作与歌词相吻合的旋律,四度、五度音程的跳进带动着音乐情绪的波动,是歌曲的高潮和抒情段落。“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节奏型从八分音符跳音、四分音符休止,到四分音符,再到四分附点音符,音符时值由短到长,旋律从活泼发展到悠长舒展,再次体现了叶佳修歌曲创作中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的特点。

不同于以上两首轻快的田园风格歌曲,这首爱国题材的歌曲,情感基调是比较深沉的。歌曲采用c小调,结构为两段体(A、B)。A段的两个乐句歌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旋律中五度的跳进蕴含着歌曲激昂的音乐情绪。第二句较于第一句有所扩充,这是因为旋律要配合歌词。B段中,叶佳修通过向上模进的旋律,将乐曲推向了高潮,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即使经历过再多苦难,“中国”这个名字始终把华夏儿女紧紧连接在一起,患难与共,荣辱与共。这首歌曲的成功也证明了叶佳修不仅擅长创作田园风格的歌曲,他也有十分优秀的其他题材的歌曲创作。

笔者通过对叶佳修校园歌曲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创作的风格特征:1.叶佳修是词曲作家,歌曲的歌词多为他本人创作的诗歌,在创作歌曲时注重旋律和歌词的结合,旋律为歌词量体裁衣,使得旋律与歌词能够很完美得结合在一起。2.叶佳修善于用音乐描绘景物、刻画形象,寓情于景。如《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3.叶佳修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的手法,以及用民谣吉他伴奏的形式使其校园歌曲音乐创作具有民谣体的特征。4.旋律亲切,朗朗上口,是其作品得以广为传唱的原因。

三、评价和社会影响

叶佳修与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双泽等同是台湾20世纪70、80年代校园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中最早投入乡间田园风格歌曲创作,也是最擅长这类歌曲的创作者是叶佳修,他被称为“乡间田园歌谣的始祖”,可以说为台湾歌曲开创了乡间田园的全新风格。他的创作也影响了同一时期的音乐人,在台湾一时涌现出许多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如庄奴作词、古月作曲的《踏浪》、侯德健作词作曲的《捉泥鳅》等。

叶佳修的校园歌曲不仅反映出当时台湾在校大学生的心声还体现出当时台湾民众面对着正要向工业化转型的社会环境,无限向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灵诉求。因此,叶佳修带有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一经发布,便在台湾本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深受听众的喜爱。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的春节联欢上演唱了叶佳修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这两首清新质朴的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1989年时隔五年,《外婆的澎湖湾》(由潘安邦演唱)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给内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间,众多港台和内地歌手如潘安邦、蔡琴、张明敏、费翔、谢丽斯、王洁实等都演唱过叶佳修创作的歌曲,其流传和社会影响甚广。流行歌曲虽流传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但风格的推陈出新也极快,20世纪90年代以后叶佳修的歌曲不再风光无限。即便如此,这些无比亲切、朗朗上口的歌曲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一代人的心中,承载着他们对于往昔时光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孟欣,何悦.同一首歌校园歌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2.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编.台湾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许民,顺通,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上编·中国作品)[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5]方建军.音乐学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6]赵青.台湾校园歌曲回眸[J].宜宾学院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风格影响评价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