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文化”的哲学浅述

2016-05-14陈一龙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苦瓜

陈一龙

〔摘 要〕苦瓜内涵论之苦字演变、“苦”之本质,外加之佛教对传统中国“苦”文化的影响、及“苦乐”的关系演变,从而延伸出“苦”文化现代意义的新视域。因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推衍出九种苦瓜哲学意义,建构出“苦瓜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是苦志、苦心、苦干,认识到“苦为世间必然;苦乐互化自然;苦干求乐当然”三个定理,解脱“苦”的路径就是“苦修”—苦苦地修行,先天下之苦而苦,后天下之乐而乐,目标是“涅盘”。

〔关键词〕苦瓜 苦瓜理论 苦瓜文化 苦瓜哲学

笔者先从苦瓜外延论-苦文化视角解读了“苦”字、揭露了“苦”之本质。在苦瓜七种精神说的基础上从传统哲理角度论及了九种苦瓜哲学意义,是为丰富和发展“苦瓜理论”。笔者认为“苦瓜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促人奋进,磨砺人的心志毅力,唯有经历过困难的人才能懂得已拥有的宝贵,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才能把心炼得坚强。

一、苦瓜之苦文化论

1、 苦字演变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苦,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苦,非常苦,苓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古”是声旁。

2、 “苦”之本质

理据上,探寻“苦”的本质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挖掘“苦”何以成其为“苦”的根源。根据康德式定义可知,痛苦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存在主体与实现欲求客体或欲求行动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其本质是存在主体的主观条件不能使欲求客体或欲求行动变成现实,不幸则代表着自然的不完全合目的性。造成“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有限性这个命题,有限性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固有共同特征属性,“苦”的普遍性乃是人性相同的普遍性。

二、苦瓜哲学意义

所谓的“苦”无非就两种:一种是身体力行所受之苦;另一种是静思冥想所念之苦。无论哪一种“苦”,本身的价值在乎其人,而不在乎其苦,“苦”的真正意义在于促人奋进,磨砺人的心志毅力,唯有经历过困难的人才能懂得已拥有的宝贵,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才能把心炼得坚强!当然佛教所言之“苦”,不等于否认生活中的乐趣,而只有认识痛苦、正视痛苦,才是迈向快乐的第一步,所以不要逃避痛苦,惧怕痛苦。笔者认为苦瓜之九种哲学意义可体现在九种相应的苦之哲学实践论中。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为学务勤

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曾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此佳句可解读为只要勤奋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正如法思特教育提倡的学习公式是方法+思维+勤奋=成功,方法+思维+特别勤奋=法思特成功,(注:第三部阐释“FAST”四特精神)可见成功主要由方法、思维、勤奋三者构成,需要人为地特别勤奋才能达到;如果一个人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只有保持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才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可见“勤奋”是一个必要且充分条件。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性需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与俗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吃苦其实就是一种磨难,这种人生的磨难,不仅坚定了我们执着的信念,同时也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从容,现实中的好多事件好多丑恶确实影响了我们的生命运程,但我们同样获得了常人所没有的独特阅历和深刻感悟,当我们和命运重新达成默契时,我们会更深切地体会到淡泊明志、荣辱不惊的从容。

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人耐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出处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了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此警句教人不必逃避苦难,习得忍耐坚毅之性格,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见彩虹。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荆棘满途,机遇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爱戴。

4、苦心人、天不负;——苦心有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

大凡成就伟业之人,无不是饱经苦难磨砺之人。勾践卧薪尝胆,项羽破釜沉舟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面对苦难,不屈不饶,而是用乐观的心态去战胜苦难,最终凭借坚强的意志力摘到了苦难枝头的胜利果实。“苦心人、天不负”的核心内涵就是苦心。

5、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苦干事成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中共党员宣誓的誓词,也是对每一位新进党员的训诫,要求党员同志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告诫我们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核心内涵就是苦干。

6、苦中作乐;——离苦得乐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谏如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见《孔子家语》。这句贤文是说良药由于药理原因多数有苦味的,然而对于治病极有裨益;而规劝的语言多数是直接针砭时弊和直指痛处的,但对于改正缺点是一剂良药。因而此句旨在要我们勇于接受批评,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事须勤

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简而言之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即成大器,须经艰难困苦的磨练。高尔基曾经说过:“苦难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府。”苦难是人生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是一块磨砺人性的磨刀石;对于脆弱者而言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的而言却是黎明前的黑暗。因此只有面对苦难,苦才并快乐着。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惜福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可谓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描述了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这劝勉我们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俭朴以淳养品德。

三、“苦”文化的现代意义

归纳起来,“苦文化”可定义为:一种关于“苦”的人文认知,“苦”与“乐”的辨证哲理,“苦乐观”教育传统的历史文化体系。而中国传统“苦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相互关联的三个概念:“苦为世间必然;苦乐互化自然;苦干求乐当然”。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先辈们对于“苦”的那种豁达、积极认知的根基意义,以及在认识“苦”的基础上,成功把握“苦”与乐,与甜,与成功,与幸福的辨证哲理,并注重主动化苦为乐的知行体系中所闪耀的非凡智慧。苦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笔者曾提倡的FAST“四特”精神之一的特别能吃苦是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要求我们在践行苦文化过程中在工作上发扬特别能战斗(Fighting)、在苦难面前特别能吃苦(Assiduousness)、在学业上特别能学习(Study)、在为人上特别能奉献(Tribute)的精神,修行成为苦行者,超度众生。

因此笔者认为九种苦瓜哲学观之核心就是苦志、苦心、苦干,认识到“苦为世间必然;苦乐互化自然;苦干求乐当然”三个定理,解脱“苦”的路径就是“苦修”—苦苦地修行,先天下之苦而苦,后天下之乐而乐,目标是“涅盘”。物质和意识的辨证论认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这就集中表现在苦瓜哲学实践行动上的为学务勤、人性需磨、成人耐苦、苦心有志、苦干事成、离苦得乐、从谏如流、成事须勤、节俭惜福九个方面,通过行动实践从而丰富和实证了苦瓜哲学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责任编辑:谭博薇)

参考文献:

[1] LUCASEA, DIMANCASGG, SMTTH B J, eta1. Health benefits of bitter melon(Momordica charantia)[J]. Bioactive Foods in Promoitng Health, 2010, 35: 525-549.

[2] 柴忠月.终极的痛苦和有限的幸福——论叔本华人生哲学[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2,2.

[3] 范桂萍,郭雅杰.关于传统儒家苦乐观的哲学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

[4] 方立天 著.佛教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同庆.佛教的社会理想——佛教伦理思想漫谈之二[J].道德与文明,1987,1.

[6] 胡同庆.多层次的理想人格——佛教伦理思想漫谈之三[J].道德与文明,1987,2.

[7] 骆振芳.基督徒受苦的意义[J].天风,1997,8.

[8] 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叔本华著,刘彤译.论世间苦难[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10] 汤用彤著.印度哲学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1] 王凌.“言苦”、“脱苦”以“成圣”——叔本华生存哲学的内在超越性[D].吉林:吉林大学,2007.

[12] 吴根友.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J].哲学研究,1990,5.

[13] 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苦”的理论比较[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

[14] 张静.苦难中的生命言说——初读《约伯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15] 张旭,李春娟.探寻人生的苦与乐——叔本华与尼采美学人生观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2,6.

[16] 郑晓江.论墨家的死亡观——兼及墨、儒、道死亡观之区别[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4.

猜你喜欢

苦瓜
夏季清热解暑 苦瓜是“小能手”
戴魔术帽的神秘人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吃苦瓜
苦瓜的妙用
我绝不吃苦瓜
夏季苦瓜栽培
油绿苦瓜无土栽培技术
人为什么要吃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