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备考应对策略
2016-05-14杨艳婷
【摘 要】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和要求更加明确。需要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本文通过此类作文题目实例分析命题特点,并总结相关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 ;备考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很多高考作文备考会议中都提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2015年的全国卷考了任务驱动型作文,2016年的高考虽然没有考,但2017年高考还不确定。在前几年的高考作文备考中,学生的新材料作文练习得比较多,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比较有把握,无论是素材的积累还是写作的套路也轻车熟路。但是在练习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时对于辩证地说理感到十分困难。任务驱动型作文对防止套作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仍是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中不容忽视的。
1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通过材料引导出写作任务,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下面笔者以2015年全国课标I、II卷的驱动型作文命题为例,详细分析此类作文的特点:
【题目1】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题目2】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全国新课标I、II卷的这类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思辨性是这类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客观、理智、全面地分析问题。思辨性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在思辨上命题。在审题阶段先进行权衡,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找好切入点。
突出对比性是写作的关键。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由于出现了对比,那就需要考生去进行探究,探究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这类作文的探究性就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从中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2备考应对策略
在2016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说理能力很差,常常说理不深刻、不全面的现象,有的甚至产生谈“任务驱动”色变的畏难情绪。
结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的分析,笔者在给学生作文备考训练中逐渐探索出应对策略:第一步,先让学生从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中感受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第二步,让学生看相关的范文,加深学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的理解,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思路。第三步,为了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笔者特意收集近几年发生的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的社会事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慢慢学会客观、理智、全面地看问题。最后,还应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断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学生还要多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一般读了以后多少会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碰到这类题材,由此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结语
从以上对任务驱动型的作文的特点和备考策略分析可见,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为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考授课时可由浅入深地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客观、全面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申平.浅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J].考试周刊,2016(25):43-44.
[2]王玉强,冯希娟.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特点分析[J].语文建设,2016(4):55-56.
作者简介:
杨艳婷(1985.10~),女,大学本科,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