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媛“跨”过去就是新天地
2016-05-14王碧清
王碧清
跨界新古典融合,是伊丽媛的音乐主张,即把中国传统戏曲加上现代时尚元素进行二度创作
她是青年歌唱家,独创跨界新古典概念;她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最年轻的声乐教师,精通美聲、民族、通俗,以音乐为载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她还是联合国文化音乐友好大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被观众称为新生代“乐教天使”。她就是伊丽媛。
2015年是伊丽媛聚焦媒体目光的一年,她佳作纷呈,邀约不断。2016年,她是各大春晚荧屏的宠儿,令人耳目一新。音乐道路上,她始终推陈出新,不走寻常路。
春和景明,伊人在畔。伊丽媛一袭素绿衣衫,仿佛画中人走来。鹅蛋脸,眉如柳叶,目光如水,一派江南女子的清丽婉约。过往故事随着古筝琴音,曲意悠扬,绘成一幅斑斓山水图景。
融合的,世界的
如果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是超越时空、超越国度的,那就不存在唱法的限制了。——伊丽媛
2016年初,伊丽媛受邀参加2016上海东方卫视春晚,与蔡国庆、Rain等艺术家倾情演唱、并作为唯一一名非甘肃籍嘉宾以《共圆中国梦》压轴献唱2016甘肃春晚;她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文联举办的“百花迎春”文学艺术界大联欢,与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同台献唱;还受邀助阵蒋大为“桃花盛开三十年”独唱音乐会……她炙手可热,一如冉冉升起的新星。
伊丽媛凭借演唱最新作品《伊人》《又忆江南》,创立中国风式“跨界新古典”概念。著名词曲作家付林于她既是恩师又是益友,为《伊人》亲自谱曲。《伊人》既有古典韵味,又结合通俗唱法,并且在副歌部分融合了昆曲元素,成为当下歌坛新风尚,一经推出,便受到行业内许多前辈的认可。蒋大为这样评价:伊丽媛作为一个新生代的民族歌唱家,她既保留传统,又不断开拓进取,现在的歌坛需要这样的歌唱家为民族的歌坛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让民族歌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样,《又忆江南》的重新演绎,在伊丽媛娴熟、细腻的唱腔中,让人感受到江南烟雨中的渔舟唱晚、雨打芭蕉,也传递着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情怀。
初识美声,后学民族,再精通俗,在创新融合之路,伊丽媛常悟常新。她说,希望自己不仅仅是“发声筒”,而是能开创新一派的歌路,引领当代的创新创作潮流。“当然,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要想把这三种唱法融汇贯通、游刃有余,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领悟力。”
伊丽媛解释道:“跨界新古典融合,是我近期的音乐主张,即把中国传统戏曲加上现代时尚元素进行二度创作,不仅将古典与流行进行一番跨界新融合,更实现了民族声乐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戏曲艺术相融合,用现代的唱法、流行的元素来重新演绎戏曲精粹、传统经典,赋予‘古典新的生命,是对传统民族唱法的跨界新尝试。而融合就是创造出一种不论民族、肤色,都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这种音乐能够跨越时空,穿越国度,其实就已经没有唱法的限制了,即赋予音乐一种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早在伊丽媛读大学时期,便开始“跨界”。曾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传播学的她本来打算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继续攻读传媒学硕士,但出于对音乐、舞台的热爱,她决定跨专业考声乐研究生。只有短短8个月复习时间,她竟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中央民族大学声乐表演专业录取。
曾经学习传播学的背景和时光,伊丽媛并没有后悔,即使再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伊丽媛也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作为一个传播人要时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我们是文化的代言人,这就需要我们博闻强识。这几年传播专业的学习让我在媒介素养、信息素养、传播素养等方面受益匪浅。”
文化自信,创新崛起
“功夫”在诗外的艺术修养需要终身修炼才能达到。——伊丽媛
伊丽媛除了歌者的身份,还是一名大学老师。“我的使命就是通过音乐,来传递文化当中的精神和价值观。”
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后,伊丽媛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她曾在本科写论文的时候发现,当今社会音乐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千人一面、千人一声,模式化的东西多。因此,在音乐教育上,伊丽媛主张因材施教,明确规范化训练,并且注重突出艺术个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伊丽媛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终极关怀、“止于至善”的终极追求等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辉,彰显着道德情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应该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为学做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旗帜。
谈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伊丽媛说:“培养学生在音乐艺术中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并在继承中更好地创新和发扬,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需要一种文化力量、一种文化自信。但这种力量和自信无法复制和抄袭别人,只能从继承和创新中崛起。”
另外,她强调,音乐教育要技术层面和创作新作品一起抓,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国学课程的学习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度,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和中华民族的温情和敬意。
伊丽媛常常和学生讲,艺如其人,要先学会做人。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文化和艺术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各类艺术形式的专业技术问题,四年大学时间足够,但‘功夫在诗外的艺术修养需要终身修炼才能达到。如果学习之初就放弃了人文修养,走到头也就是个艺人而已,绝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教书育人的同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正能量方面,伊丽媛也在身体力行。2015年7月,她以知名校友的身份受邀在北师大敬文讲堂为大学生们开展励志讲座;2015年12月,她受邀中央党校,录制中国第一首赞美学习的歌——《学习中国》;还创作了歌曲《中华美德颂》,广受好评。
走到人民中去,传播中国声音
只有让双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歌唱的根基才能扎得更牢固;只有双手紧握着人民群众,艺术的翅膀才会更加丰满。——伊丽媛
歌唱是伊丽媛的梦想,舞台是浆,教师的身份赋予她翅膀,走近人民是最终方向。
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青联“青春创业种子基金”和“青春助学助困基金”募集启动,伊丽媛毫不犹豫地贡献了一份力量。2015年8月,伊丽媛受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拉萨慰问演出,用歌声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拉萨之行,伊丽媛深受震撼,“藏区孩子那纯真清澈质朴深邃的眼神灼烧着我的灵魂,在我心里挥之不去。”返回北京后,伊丽媛始终和藏区的孩子们保持联系,并寄送生活、学习用品给他们。“之后,我希望长期可以关注他们,也会更规范化、系统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2015年11月,伊丽媛受中国文联邀请参演《到人民中去》公益演出,先后到江西革命老区、陇南等地进行慰问演出,并被授予“中国文艺志愿者”荣誉称号。“我始终觉得真正的歌者要到人民中去,不仅汲取灵感和营养,也要用歌声为他们服务,给他们带去欢乐和幸福,这也无愧于我文艺志愿者的称号。”即使是在身体不适、嗓子不舒服的情况下,伊丽媛说,只要站在舞台上,就会把声音状态、情绪调整到最佳,这也是多年来养成的艺术素养。
日常生活中的伊丽媛,不施粉黛,如邻家女孩清秀淡雅,她喜欢安静读书,读哲学、读孙子兵法,她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南怀瑾。时光如水,一天不读书,她便觉得虚度。
近期,她又开始投入新的作品创作,依然跨界、多元,她透露,会以传统文化的方式传播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责任编辑 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