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千万不要忘了点题
2016-05-14牛锐
牛锐
技巧点拨
笔者多年参加考场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类感到极为头痛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往往是主题“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含蓄,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如“雾里看花”,很朦胧,让阅卷老师看了之后不知所云,不知要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这样是不行的。同学们都知道,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者采用的多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既能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而有兴趣读下去,又能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你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写作文时必须有扣题意识,要不失时机地在作文中反复点题,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写得符不符合题意要求,扣没扣住题目,此时最好不要玩深沉、晦涩和太含蓄,因为阅卷老师只能在你的文章上停留30秒。如果你过于深沉、晦涩和含蓄,在如此快速的阅卷速度下,很可能要吃亏。如下面一篇二类作文:
病文展示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时间是最伟大的智者,在岁月的淘洗之下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常被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伟哉苏武
大漠贝加尔湖畔,胡笳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壮哉司马
汉武帝时的长安,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天佑中华
又怎能忘记那惊天动地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灾难面前,我们冷静,我们沉着,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卷!
病理剖析
平心而论,这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这篇作文的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经典的材料与时事的材料相结合,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个语言表达到位、选材又很好的作文最终却只得到二类文的分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篇作文的硬伤就是点题模糊,中心不突出,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这篇作文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这样也会使文章上一个档次,获得理想的分数。
成功升格
带着感动出发
时间是最伟大的智者,在岁月的淘洗之下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我常被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伟哉苏武
回顾中华历史,苏武大步向我们走来。大漠贝加尔湖畔,胡笳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
伟哉苏武,好样的!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壮哉司马
回顾中华历史,怎能忘记太史公。汉武帝时的长安,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壮哉司马,真男子!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佑中华
今年的中华大地,更是到处充满了感动的人和事。2008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
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卷!
中国是一卷伟大的史书,让我们在阅读中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
亮点
剖析
升格后的作文是一篇较有特色的作文,文章在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加上了一点与“带着感动出发”相关的文字,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特别是最后一段的“中国是一卷伟大的史书,让我们在阅读中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起到画龙点睛、反复点题、突出中心的作用,让人读了之后留下鲜明的印象。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
经验
总结
由上可知,在作文里,特别是考场作文中,适当适时地点题是很重要的。考场作文,善点题和从不点题的,会有很大的得分差距。我们所说的点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文的点题,从性质上可分为明点和暗点两种。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如《火红的花》开头的句子:“我家的后花园,有一株火红花,每到夏天,它都开得火红,就像爷爷那火红的脸。”这里以花寓人,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所谓“暗点”,则指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譬如一篇题为“季节”的作文,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日本也深受战争之害,只要面对历史,相互尊重,两国就会走上花繁香溢的春天,让亚洲人民沐浴和煦春风”。这里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说明了作者扣紧“季节”的意旨。
如果从文章形式上来看作文的点题,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开门见山点题。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洁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成分扩充,或者是叙说背景引出标题。这种方法目前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采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它点出了父亲背影的难忘,既突出了中心,又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了下文中。
二、卒章显志点题。这种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当然,这一两句话要如刘禹锡所说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设万景”,是含义深远而精炼的话语。贾谊《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仅此一句,把全篇中心内容包揽无遗。又如习作《爱在家中传》,以“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祖国的大家中传”作结,鲜明地揭示了作文的题意。
三、文章中间点题。这种点题的特点就是在文章叙述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如一考生在《传递中发展》一文中写奥运精神时这样写:“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成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点出了材料(奥运)与文题(传递、发展)之间的联系。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点睛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服力。我们作文中切不可为题点而点题,这样往往是点题不成而成为文章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