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016-05-14王永晓
王永晓
摘 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内容充实。那么,在紧锣密鼓的学习中,高中生如何才能把握写作中的关键,教师在写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而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呢?
关键词:高中作文;写作动机;写作内容;写作水平
随着高考的作文试题考查形式的灵活化、生活化,“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很难在考试作文中获得高分。学生只有拥有广泛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生活实践,才有可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出彩的文章。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深感到高中生写作中教与学的效率低下。就学生的学而言,首先,大部分高中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强,作文写作中拼凑现象严重;语言枯燥,空话连篇,毫无说服力。其次,在“一卷定终身、升学压力大”的现实下,莘莘学子埋头于一张张考卷,疲于应付老师平常布置的作业,毫无思想和创新可言。最后,大部分高中生对写作文有“空虚感”“挫折感”和“痛苦感”,学生对写作有一种很大的被动性,在课下基本上对写作不做充分的准备,而只在交作文前临时胡拼瞎凑。就老师的教而言,高中作文教学实属不易,“收”和“放”的尺度不好把握。过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过度强调写作的“应试”和“应世”需要,都不利于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现实的写作中,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写作动机的科学化
一般而言,作者有了某种写作的心理需要,还不能引起具体的写作行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才能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时,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并引起行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强烈而正确的写作动机是有效写作的前提。
另外,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动机,我们也要有责任、有意识地去开发高中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在思想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摆脱诸多束缚思维的条条框框和功利性的写作动机,让学生渐渐地消除对写作的心理障碍。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发现和创新能力,完全有能力写出比较优秀的文章;但面对应试和“应世”的需要,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不想说”的胡编乱造,对“想说的”好似头头是道,但仔细一看全是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二、写作内容的科学化
在某种程度上,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各种感官的发展已经成熟,已经能多方位地接受来自周围的各种信息;但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能力还尚待进一步提升。因此,语文老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将写作内容的科学化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大手段。另外,学生在练习写作、参与作文评分的过程中,也要有科学的写作内容,这直接决定着一篇作文是否优秀。
首先,文章写作中要有科学的语言规范。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就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所以,高中生要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除了语文老师有意地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布置摘抄文学名著片段的作业外,还要求学生强化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学生在深受现代网络语言等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这一要求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作文写作中选择有效的写作素材,这不仅是保证作文内容充实的一个途径,也是提升作文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优秀的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深刻思考的结果。
再次,写作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能力,它是在不断借鉴与练习中提升的,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学生需笃行思考、质疑、体悟、有创新之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但并非所有的经历都可在作文素材中应用。这就必须得提到一个新词“有效素材”。只有根据一篇文章的主题需要,能够提升文章内涵的素材,才是“有效素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除了作者有扎实的文字基本功外,素材的有效运用也体现得尤为重要。
最后,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收”与“放”的统一。“收” 侧重于章法、体式,而“放” 是在强调作文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正如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放”一样,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 “收”。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放”与“收”更多地体现为统一或转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参考文献:
[1]杨爱程.西方课程论的哲学社会学基础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1992,(6).
[2]钟祖荣.推孟与天才发生学研究[J].中国人才,2001,(4).
[3]廖全明.当代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6).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