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2016-05-14王甜甜
王甜甜
摘 要: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发展的内部力量,这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和自我体验。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途径
“自我教育”一词,过去很多年都只用在德育而不是整个教育中,今天自我教育的范围从德育扩展到所有教育内容上去。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
一、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自我修养,如孔子强调立志,“志于道”。他还提倡“内自省”“内自讼”,要求人们自觉地改过迁善。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过程,是为了大学生能够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管是为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深刻分析这些著名论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界是有据可考的,是深受教育家支持的。
二、自我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从动态上来说是一项主观活动,它由多个环节组成,一般而言自我教育就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体验和自我完善的主观心理活动的过程。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首先是认识自我,这是第一要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这样说。知人很重要,同时也是在“自知者明”这个基础上来实现“知人者智”的。 其次,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长期或者短期地进行自我设计,以此作为自我教育前进途中的灯塔。最后,针对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活动中的体验检测,对达标者给予积极的鼓励,未达标的目标继续修订和完善。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入学时一般年龄在18岁左右,本科毕业时22岁左右,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年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开始增强,通过专业训练、系统学习,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智力水平大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大学生本人应该加倍珍视大学阶段,积极做好自我教育。
大学生在家人的殷殷期盼中,如释重负地甩下了高考的“大包袱”,进入了大学。然而,在大学生活中,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浑浑噩噩睡觉度日,经常感觉自己在大学过着无聊生活的学生比比皆是。每到考试前,才能看到校园里、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的“繁荣”的“苦”读景象。大学生再也不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大学也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学历学位证书的生产地。
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
1.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心理素质
自我认识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面正确地认识自身,包括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二是对自我、集体、社会的关系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建议大学生接受专门机构和专业工作者的指导或者听取分析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例如,别人给你的评价或者测验结果显示是胆汁质类型,那说明你反应能力比较快,但是耐力会比较差,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更多训练你的耐力;如果属于抑郁质,这个类型的你就比较敏感,那在人际关系管理方面,要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开朗起来,等等。
如果大学生对自身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能确认它们的客观存在和正面价值,认可这一存在,并且不因为自身的缺点自卑,也不会因为优点骄傲,那么,这个积极的自我认知会使个体做到能够了解自己和面对现实。
2.科学规划,合理进行自我设计
大学生自我设计与规划是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设计理想的目标,并为此目标有相应的措施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执行行动时,制订目标是第一步。如果想要懒人动起来,与其打骂,不如设定一个目标,促使行动。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方向,制订目标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当然建议大学生设计目标要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制订长远的整体目标和近期目标。设定目标的方法可以选择榜样法,看看身边和社会上有哪些自己崇拜的人,按照他们的样子结合自身的条件来设计自己的目标。
3.加强实践体验,不断自我完善
自我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感觉,建议大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中细心体验。例如,运动会上可以体验身体素质是否达标,联欢会上可以体验人际交往能力,招聘会上可以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也可以在每一个具体方面总体体验,体验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以及健康的程度,体验自己在学习管理上是否到位,有没有学好专业,人际关系有没有处理好等。对于乐观体验进行自我奖励并保持,不好的体验及时调节。通过调节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每个方面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和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贺乐凡.探求“教是为了不教”的实现路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1,(5):25—28.
[2]周 静.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0,(4).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