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灵“浙派语文”

2016-05-14倪水良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7期

倪水良

【摘 要】柯灵,是从乡村教育中走出来的“浙派语文”代表人物。在绍兴大地上,柯灵先生从青少年时代步入社会,就与教育(小学教育)、教师、儿童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情系故乡,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斗门提灯会记》,这是迈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柯灵先生胸有儿童,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时报》的首任编辑,他与儿童生活、儿童阅读有着系于本性的缘分;柯灵先生追梦教育,无论是在偏远农村当小学教师还是在镇上的浔阳小学任校长,都把教育、人情和文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快乐接受教育,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

【关键词】柯灵 浙派语文 情系故乡 胸有儿童 追梦教育

柯灵(1909.2-2000.6),原名高隆仁,字季琳,1909年2月15日生于广州,原籍浙江绍兴斗门。1932年6月在上海参加地下革命,195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著名作家、电影戏剧剧作家、电影评论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长,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原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剧顾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

要说在文艺界,柯灵先生的大名堪称“如雷贯耳”,但是他与“浙派语文”的联系,就少有人知了。也许正因为这样,笔者才有叙说一下的必要。

在绍兴,我们把柯灵先生不仅视为“老乡”,更看成是从教育界走出来的名流,所以觉得与他特别亲近。柯灵三岁到了绍兴斗门老家生活,1914年在家乡私塾上学。小学毕业后在家自学。1926年就在绍兴朱储私立务实当语文教师,人称“小先生”。1928年又去绍兴马鞍西北乡创办了西村小学当语文教师。以后柯灵被擢升为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今绍兴一中前身)附属小学当教师。1929年柯灵又应聘去绍兴县陶堰浔阳小学任校长。之后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主编一份儿童报纸。1996年,斗门柯灵小学落成,柯灵先生于垂暮之年依然坚持应邀回故乡参加了落成典礼。可以说,柯灵先生从青少年时代到步入社会,就与教育(小学教育)、教师、儿童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柯灵先生75年的文学生涯,可谓著作等身,在宽广的创作领域里,无一不出上品。尤其是晚年所作的散文,遣词造句更是炉火纯青、独树一帜。这诸多皇皇大作,已被公认为是中华语言宝库中的精品,自然也是今日广大学子学语习文的垂范之作,一直对“浙派语文”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具体说来,柯灵与“浙派语文”的联系,笔者以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情系故园:浙乡情浓,“书卷多情似故人”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的感情?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人在离家时这种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

——柯灵《乡土情结》

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

——柯灵《野渡》

最上一层,是山腰的宿舍,一排玻璃窗,灯火薄薄地透出,灯影里可以隐约地映出憧憧的人影,偶然还漏下几声断续的笑语;那里面是一群少男少女,正走着他们生命途上最幸福的一程。 ——柯灵《越王台畔》

……

在一字字、一句句的回忆中,像回放电影一样,点点散发而来,带着越乡童年的纯洁,带着浙地淡淡的伤感,在“故园梦忆”的真实中,呈现给我们一个清新、难忘的岁月。幼年的柯灵,家道中落,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但从小故乡绍兴的小镇、山水、渡口……镌刻着他曾经的足迹、心路这些怀乡的散文其实就是柯灵童年、少年的生活传记,他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始于小镇。从小,来自故乡的小镇的风土人情,还有周围的乡村、弄堂、山冈,这些都成了他的性格、情感和记忆的一种底色,无法抹去,因此,在柯灵的眼里,故乡绍兴总是蕴含着自然、质朴与野趣。

柯灵迈上文学道路的第一步也与故乡有关,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他自述“我的学历只比文盲高一档”。他能走上文学之路,全靠勤奋自学,“一步一步摸索前进”,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斗门提灯会记》,根据柯灵回忆,那是用文言写的记事文,这张报纸是鲁迅发起创办,报名为鲁迅拟定,鲁迅先生也在该报中发表一些文章而使得该报更是著名。柯灵回想起来,第一次变成印刷文字在报纸上发表是难以形容的喜悦,给了他写作的勇气和兴致,对后来开始接触文学、迷恋文学起到强大的推动力作用。

柯灵说起自己笔名“柯灵”的由来,总是多次讲到与故乡绍兴及柯桥的关系。他说:“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的越州古国,是把我妪煦成人的土地,父老乡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我血肉相连,多少年来,故园如画的风物,常在我梦中浮现。”诗人、剧作家白桦在一篇纪念文章《柯岩之灵》中说:“柯桥有块柯岩,被当地人奉为灵石,每每途经柯桥镇,我都会想到柯灵先生的笔名,他的出处也许就在于此。”

二、胸有儿童:梦回少年,“一笑童心尚隐然”

柯灵历任《文汇报》《晨报》等报纸的主笔和副刊编辑,但柯灵最早接触文字编辑工作并得到广泛好评的是一份反映儿童生活的报纸——《儿童时报》。 这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1930年创刊于绍兴,是一种适合小学三、四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儿童读物,小型的综合性报纸。在当时报刊负责人田锡安、傅天弼等推荐下,柯灵当了首任编辑,从而成为这张报纸的“开国功臣”之一。同时,《儿童时报》也是他漫长、辉煌个人编辑史上的一个真正起点,他写的《发刊词》中声明:报刊的宗旨是“培养社会儿童与科学儿童相结合的新中国儿童”,要把报纸办成“小学时事教学的辅助材料,儿童课外阅读的补充读物”。第一版为时事版,把从各大报纸取材的国内外要闻,把文言译成白话,综合改编,使之能适合儿童阅读,还配有他写的通俗易懂的短评,设立了《小评论》的固定栏目。第二版为科学版,介绍科学知识,宣传科普常识,提高科普意识。第三版为文艺版,起名《儿童乐园》,登载怡情悦性的童话、故事、诗歌等,还有歌曲、谜语、游戏等,插图也多,插编在各版面中。

《儿童时报》报头也有创意、特色,柯灵约儿童轮流执笔题写,稚气生动,每月更新一次。《儿童时报》贴近儿童生活,活泼轻松,内容丰富,后来又请丰子恺、潘天寿等名家作文字、美术方面的特约撰稿人,是柯灵先生呕心沥血的成果,一度成为当时反映儿童生活的一个窗口。柯灵先生在《儿童文学》中发表的诗歌,得到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关注和推荐,出了柯灵的第一本书《月亮姑娘》,两人也因此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商讨许多儿童教育问题。

……

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柯灵先生与儿童,与儿童生活,与儿童阅读,有着系于本性的缘分。

三、追梦教育:破浪扬帆,“只是征行自有诗”

我的学历表略高于文盲一档,在理应求学的年龄,却被迫“好为人师”,当了小学教员。这就免不了自误误人,举步维艰。为了勉力应付,只好一面教人,一面自学。

——柯灵《早熟的悲欢》

柯灵开始踏上社会,是15岁那年去镇外三四里远的朱储村的务实小学做小学教师,不久,这个年轻人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不仅给学生上语文课,还给学生上图画课,把自己保留的作品《夕阳返照》《渔村夜月》等拿到课堂,让学生学着画,把学生的画贴得满墙都是,使大家感到很荣耀。他也给学生上唱歌课,把音乐简谱和歌词写到黑板上,打着拍子,先唱乐谱,再合上歌词,最后拉起胡琴来伴奏,上体育课,就用捉迷藏、抽陀螺或爬树等农村的娱乐活动来代替。他和学生在一起,也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学生都管他叫“小先生”“小高先生”,亲热之情溢于言表。在务实小学,柯灵执教前后近四年,给家长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

后来,务实小学因为经费不足而停办,当时19岁的柯灵被教育局看中并委以重任,去陶堰镇浔阳小学当校长。初到浔阳小学,他发现这里的教育秩序和纪律都很混乱,他以早年就读的辨志小学为榜样,又吸取了自己在务实小学四年的经验,制定出若干师生必须遵守的条例和纪律,同时,把教育、人情和文学结合起来,出台一些特殊的高招。当学生面壁而立,面对着的是贴在墙壁上的儿童诗歌、警句或当地谚语,以给正面的教育和鼓励。这些都是他的精心之作,比如“绵绵同学情,相知又相亲”“少小须努力,长大成栋梁”等。当日寇魔掌伸向我东三省时,他借用《苏武牧羊》的曲调作谱,编写了一首《浔阳校歌》来激励学生:

美哉!我浔阳。碧水长流,青山在望。惜分阴,同奋励,五育俱增长。加紧培良材,共乐乐无涯。警倭患日迫,桑梓衰弱似残阳。卫国兴乡,责在吾辈,毋负我浔阳。

柯灵在浔阳小学的突出办学思想和成绩,得到高度肯定,当时县教育局颁发了年度学校“办理优良”的奖杯,全县只有两个学校得奖,而浔阳小学荣居其一,年轻的柯灵在教育方面的坚忍和努力,可见一斑。

他曾为绍兴撰写过诸多的碑文、序言、传记、题词,均悉数退回稿酬,认为自己能为家乡撰文“已是无上光荣”。他曾荣获敬慰奖、杰出贡献奖等大笔奖金,均奉献社会,当绍兴斗门将为他建纪念亭时,他则坚决予以制止,并谦言:我对党和人民并无什么贡献,写点文章,薄有文名,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如此招摇!

1996年9月,柯灵小学举行的落成典礼上,柯灵向小朋友讲话中说道:我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人,曾经做的也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只是尽心地干,尽了自己应尽的力,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我应该做好它……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了赵丽宏先生为柯灵写过的诗句:

凝视你一头霜雪般的白发

我忍不住想象你当年满头黑发的形象

请告诉我,这些黑发是怎么变白的

我相信,它们已经变成了深刻的思想

变成了动人的故事,变成了真情的诗行

变成了被一代人又一代人传唱的歌

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相信在“被一代人又一代人”传唱的许多首歌中,应当少不了他曾为“浙派语文”历史发展做出奉献的那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