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
2016-05-14谢丽萍
谢丽萍
【摘 要】本文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家庭指导,希望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家庭指导
在幼儿阶段对其就餐习惯进行培养,不仅能够保证幼儿膳食平衡,获得充足的营养,提升幼儿体质和免疫力,还能为幼儿以后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日常良好的进餐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作为家长怎样在生活中对幼儿的进餐行为进行指导,纠正幼儿偏食、不好好进餐等不良习惯,就成为现阶段幼儿家长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现状分析
(一)幼儿习惯类型与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是421模式,所以祖辈们特别宠爱孩子,甚至有一部分十分溺爱,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偏食、挑食、以零食代替正餐的现象出现,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平时对幼儿进餐的要求及教育幼儿的方式上会和幼儿园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分歧,因此怎样做好家庭指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就成为家长以及教育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进行考虑的问题。由于幼儿进餐习惯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体质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
(二)幼儿习惯成因分析
首先,长辈过于溺爱。由于年轻父母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加之祖辈的溺爱,使得大多数家庭都会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甚至达到了百依百顺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家长会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得孩子养成了放纵或者是叛逆的性格,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与幼儿自身意愿相违背的事情,他们就会发脾气,会使用不吃饭等行为进行抵抗。
其次,进餐环境的不合理。幼儿家庭居住小区都会离市场比较近,因此会听见大声叫卖或者是较为嘈杂的声音;家里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由于幼儿自律能力不是十分良好,注意力会被某些东西所吸引;幼儿在进餐期间可能会受到座位拥挤、使用餐具不合理。在诸多的影响素中,家长的话语和态度等是最为重要的。而家长带有引导和鼓励的话语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进食量,这是因为神经系统能够对幼儿的情绪以及消耗系统分析进行调节,所以一旦当幼儿的情绪较为低落时,就会使消化腺的分泌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食欲。
(三)导致幼儿进餐习惯养成受到阻碍的原因
首先,疾病因素。很多幼儿由于体质较差,时常会出现肠胃不舒服、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而这些病症都会使得幼儿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加之幼儿体质较弱会使得幼儿肠蠕动速度较为缓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消耗,进而出现食欲减退现象,使得进餐习惯养成受到影响。其次,饮食不合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娇惯,加之现在幼儿食品种类繁多,使得幼儿喜欢零食多于正餐[4]。再次,家长认识不足。家长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以为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是为了幼儿好,进而导致幼儿出现挑食等情况出现。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之家庭指导对策
(一)确保幼儿精神情绪的良好,进而推动其有效发展
1.家长要让幼儿有一个较好的进餐情绪
首先,家长要了解正常状态下,幼儿的饭量,只有在幼儿正餐吃饱以后才能减少零食的食用。同时还需要家长对幼儿的状态进行留意,一旦孩子出现生病或者食欲不佳等现象,就一定要给幼儿做一些较为清淡可口的饭菜,并且不要强迫幼儿将食物全部吃光[6]。
2.让幼儿科学的进餐
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比较挑食,喜欢吃的可能多吃一些,不喜欢吃的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拒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需要给幼儿做出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给幼儿讲解不同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只有保证食物摄取均衡,才能长的更高、更强壮,进而让幼儿可以主动的进餐,为进餐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创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家长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节,在进餐前的一段时间内不要让幼儿过度的活动,避免对食欲造成影响。并且在幼儿进餐时,家长要将餐桌附近的玩具以及杂物等清理干净,避免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进而可以专心吃饭。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进而养成进餐习惯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使用良好的话语,激发学生想吃饭的欲望,例如:这菜怎么这么好吃呢,太美味了等等,让幼儿具有想吃饭的欲望。而幼儿如果偏食、挑食,家长就要为其讲解偏食的害处,在解释过程中可以带有一定的夸张语气,但切记不是恐吓,并且在纠正过程中一定不能急躁,尽可能的保证幼儿的合理膳食,做好菜品的搭配,主食的变化,进而让幼儿逐渐对进餐所有期待,进而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三)家长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表扬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鼓励以及表扬不仅幼儿所必须的一种精神营养,还是养成其良好行为的一种方式。幼儿都喜欢被家长表扬,并且他们还会在家长良好的评价过程中对自身进行认知,因此想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进行习惯,就需要家长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幼儿在正面刺激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将幼儿习惯进行固化,进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四)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餐前引诱
在幼儿每天进餐之前,家长可以根据食物的不同,有针对性的为幼儿讲解食物自身的营养价值,并且要以正面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周末时可以带着他们去菜市场,让其认识到蔬菜种类,并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来激发幼儿的进食欲望。同时家长在做饭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尝试每一种菜,保证幼儿的营养均衡,或者是家长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让幼儿挑选自己想吃的主食及菜品。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幼儿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靠直觉来作为支撑,因此他们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并喜欢对家长进行模仿,所以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家长的表现行为会对幼儿起到榜样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孩子,例如,家长在家里做事情一定要有条理,平时在便签上对需要完成的任务等进行明确,然后让孩子一同参与,培养幼儿“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进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五)提升家园合作水平
想要真正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给其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持之以恒,因此家长要增强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做好配合,使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进餐习惯表现一致,有效让进餐习惯得到巩固,进而使其更好的成长。
此外,幼儿园还要定期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协助家长来引导幼儿,并且幼儿园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良好进餐习惯的好处。同时幼儿园要利用假日和周末的时间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能够从专家讲座中获取到自身所需的教育引导经验,使幼儿能够在正确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总而言之,家长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幼儿认识到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够对其成长有着很好的帮助。但是在培养幼儿进餐习惯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切不可急躁,并且还有使用合理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1]马高萍.浅谈幼儿就餐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269-269.
[2]洪見方,陆佳佳.每月一个好习惯--大班幼儿节约好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