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数学中“平均数”的教学

2016-05-14杨新浩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平均数小学数学教学

杨新浩

【摘 要】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人才培养过程,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改革进步,小学的基础数学教育也随之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石,学生对数开始认识、接触四则运算、学习单位转换等等,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浅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的一些方式方法,并且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

0 引言

平均数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组数据中,这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出来的商,平均数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大致的趋势,它是统计中的一个概念。教师教导平均数时不是单纯性的传授运算程序,更要让学生理解它统计意义。平均数在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好平均数是必然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是直接影响教学结果的,理念老套的话再好的教学方法也起不到作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理念是首要措施,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过分的苛责学生。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师尊”的观念,认为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就应该无条件的被动接受,实则,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方式都不尽同,因此教师是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教学方案更加的完善。

2 平均数的教学方法

2.1课前的导入环节

一堂优秀的课首先要做的是课前的导入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方法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个预热环节处理的好可以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用图片和声音的方式把严谨呆板的数学变生动起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进行设问引导,抛出一些跟平均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出要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我们分为四组进行投篮比赛,第一组投进32个,第二组投进35个,第三组投进29,第四组投进30个,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投球的平均数是多少呢?其实很多同学是能回答出来的,常见的学生会以一个固定数“30”来进行计算,2+5+9+0=16,平均之后都可以得出34,移多补少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平均数的思维,这个时候教师就叫衔接上学生的思维,针对于“34”代表的含义,求解方法来把今天课堂的主角“平均数”引出来。用趣味性的语言举真例的效果也非常好。“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忧伤难过的数字”这句话一出马上就能把兴趣调动起来“一项调查数据中,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2岁,有一位71岁的老爷爷知道这份资料后很不开心,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1]”,继而引出主题作用也很好。

2.2课中的重点讲解

平均数是一个很抽象的存在,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教师往往会把平均数的算法放在教学的首位,其实让学生理解意义也同样重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带入一些生活中的情境,第一排的女生和第二排的女生哪一组更高,引导学生去交流,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也能够自主的探讨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像“移多補少”、“先合再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教师需要把学生领会到的和自己要讲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师生之间一定要有互动,师生共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总之,教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几点,抓住对学生学习起关键性作用的重点,把握住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

2.3课后的练习监督

教师一套完整教学方案走下来,除了课前的导入、课中的讲解之外,不容忽视的还有课后练习这一重要环节,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离不开巩固二字的,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需要时间来充分吸收,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课后练习也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的,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布置课后的作业并且适当的实行奖惩制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练习,教师应当在无形当中起到监督的作用。课后的练习除了基础的针对平均数的习题之外,还应该有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外的拓展即一些体验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特别的任务,比如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当中去,这都是可以提高学习质量的。

3 结束语

教师只要善于分析知识点,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其实平均数的学习并不会困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好的教学方式要具备的条件,有效的教学要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效果是什么,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仅是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而且要增强应用意识,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数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传绪.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平均数》教学与评析例谈[J].新课程,2011,(3):138.

[2]任丽贞.浅析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中平均数的学习[J].教育科学,2012(9):76

猜你喜欢

平均数小学数学教学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