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活动中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2016-05-14喻梅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小组活动,借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巩固新知识,简化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活动;协同力
在使用英语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坚持全员参与、快乐学习的新模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同的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生活化、交际化的综合语言协同力。
传统教学历来以班级为基本活动单位,全班学生形成一个大组,全班统一读,统一练,统一说,这样完全达不到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称为秧田式(rice planting)。秧田式教学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这种独断独行的课堂管理模式逐渐被抛弃,课堂教学中开始采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小组活动形式,形成了小组活动的教学。
一、学习小组的构成
课堂小组活动,是一定数量的学生(课堂小组一般是四人,由前后排两张座位组成)集合在一起,组员们在小组中可以开展四人之间的竞赛,也可以四人人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他们会一起写一些书面练习或是进行口语上的交际。组员们在一起为了完成同一个目标或是任务而合作。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这使得他们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主动性。小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现阶段,由于班级人数很多,在一堂课上,个人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极其有限,组成小组后,就在于它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认识活动的机会。所以,充分利用小组活动是弥补当前大班上课缺点最可行的措施。
二、学习小组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活动形式:
(一)小组间互相竞争
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音选词、朗读句子、复述课文、表演故事等。竞赛的内容可以分为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组内成员为了同一目标一起努力,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共同成长。
(二)小组内互相帮助
(1)组内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采取相互订正,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由小组长对作业进行初次验收,将有错的作业退回,并指出不足。
(2)带动差生。要求学生每次英语课后认真完成作业,采取小组计分制。小组计分这就促使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同时让小组内优秀生和后进生结对子,帮助后进生查漏补缺。通过这种方式,在单词、对话、表演各个方面,学生英语成绩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小组合作颇有成效。
(3)课外交际。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是搭档,在课外,是英语操练的伙伴。课下小组成员在一起排练英语情景表演,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互相传授经验方法,互问互答,再现课堂所学知识,练习交际用语,提高英语交际运用能力。
三、学习小组的活动方案
(一)课前合作预习
课前可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开展合作预习,互相释疑。为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可在学习新内容前让学生试读一下,对于预习得好的学生,为他们组加分,使学生总是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学习能力提高快,也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合作预习的习惯。
(二)课堂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内提问单词,角色朗读,相互讨论,表演对话,合作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达到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与取长补短,促进英语学习。学生互相欣赏、倾听和评价,在创设的情境中合作、交流,从而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课后合作复习
新单词的复习,可以结成小组以竞赛形式,或以拼读拼写形式,在互相帮助与监督中巩固所学。对话的复习,更为适用在小组合作中,朗读课文内容,创编对话,让好与差可以有不同层次的选择,这样可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这样,教师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避免了一人同时教几个班照顾不过来的问题。对于教得成功的给小组加量化分,最后总结奖励。每当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结束,可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如班內分成10个小组,可奖励前六名,然后给进步的个人发奖品,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帮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作者简介:
喻梅(1980~),女,重庆人,研究方向: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