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海不死》教学课例
2016-05-14孙伟
孙伟
摘 要:自古以来,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一节课的主要人物,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课堂教学。钱梦龙老师则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导读法。本文结合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思想与《死海不死》的教学课例来重点分析说明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死海不死;钱梦龙;导读法;说明文
《死海不死》作为一篇说明文,就其文章本身,文章先写“海”,再写“死”,最后突出“不死”二字,先正后奇,层层转进,扣紧死海特征对立统一的两面,然后以“死海不死”的惊叹句作总结,点明题意,突出全文说明的中心。①文章的层次清晰明了,生字词简单,对于初中生来说,自学这篇文章完全没有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省略老师的作用。但是,钱梦龙老师却把这篇文章讲解的有声有色,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钱梦龙的语文教育的思想理念
钱梦龙老师针对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思想。钱梦龙老师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一切的知识都要学生主动学习,是任何人都无法强加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起到指导的作用,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的工作,正如乌申斯基说的,“不是教,而只是幫助学”。②然而,如何检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要通过训练,通过训练联系教学内容,通过训练反馈学习情况。这种训练不单单是课后作业,它体现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有老师的提问,有实践活动等等。学生,教师,训练三者相结合,才是钱梦龙老师的导读思想的全部。
二、评析钱梦龙的《死海不死》课例
1. 《死海不死》课例分为两部分
《死海不死》课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死海的地理知识点;第二部分,说明文的知识点。
首先,关于死海不死的知识,学生在中学地理课或者小学自然常识课上比较系统地学习过,不需要语文老师重新教一遍;其次,说明文是初中阶段语文课上着重学习的文体之一,一些基本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等,也被学生所熟知,没有必要重复学习。
对于这两部分的知识,钱老师采取不同的方法。
死海不死的知识,钱老师用猜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慢慢回顾地理课上的内容,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
说明文的知识点,钱老师不是逐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什么知识可以不教”。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同时,也把一些潜在的知识储备调动起来。这对比一般老师领着学生逐个讲解知识点来说,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2.“什么知识可以不教,什么知识需要教”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提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不用教”,“三个‘死的含义”,“谕告、执迷不悟等词语”是不用教的。这些知识真的不用教吗?钱老师就这些问题反问学生,这不仅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对于有些知识可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没必要需要老师教。但有些看似不用教的,还是需要重点强化一下的,就是讲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环节。他只是部分认同了学生所谓不用教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了需要理解列数字中“约数”和“确数”的使用。学生经过钱老师的逐步引导,对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约数和确数的方法有了充分认识,使他们深入地学习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甚至于有些学生则根据约数和确数的关系质疑了课文的表述有问题。
随后,钱老师提出,“什么知识需要教”,学生却答不出来。但课不能到此为止,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要发挥出来了。“时下的语文课,许多语文老师再教说明文、议论文时沉迷于对课文内容的自我阐释,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正在滑向抒情化乃至煽情,致使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听教师讲或看教师的活动。”③钱梦龙老师基本是把课堂教给学生,在最后才发挥自己的作用。即使是需要自己教,钱老师也没有一次性的把所有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还是一步步慢慢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教师引导中主要采用的策略就是提问,一个问题追着一个问题,让学生的认知慢慢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3. 教学引导与提问艺术
下面是钱梦龙老师执教《死海不死》的片段。
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1):是说明文。
师: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凡是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指一学生)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
生(1):是知识小品。
师:(问全班)他说得对不对?同意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
生(1):不知道。
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
生(1):不知道。
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生(1):我是瞎蒙的。(笑声)
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生(1):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
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
师: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生(1):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
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知识小品类的说明文有什么特点。钱老师和这位学生的对话往复了七八次,终于在第七次说出了知识小品的重要特点。这样一段你来我往的对话,暗含着高深的学问。郑桂华老师曾从提问的有效性角度加以剖析。④詹丹老师从说明文教学逻辑的起点问题进行阐述,发现了说明文教学的另一个起点,那就是,不但要善于揭示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什么,还要探究其是怎么思维的,其思维的逻辑是怎样展开的。⑤
现实教育中有许多提问如“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怎么样”等问法不带任何启发性。在课堂中学生是否参与,在于教师提问的策略是否得当。有人认为,八次对话只为解决一个问题,实则是浪费时间。类似于这种特点的问题,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就好比数学公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拿来就用。如果这样做了,语文课与数学课也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字词、文体特征、写作手法、说明方法等等都被看作是工具,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意义了,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文味”,要有其独特的个性。
学好语文,绝不是技巧知识的掌握,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死海不死》课例成功之处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不断深化,通过教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不断地追问,让学生打开思维独立思考。
三、 《死海不死》课例对于说明文阅读的启示
魏书生老师把现行语文课的特点归纳为两条:第一,每篇课文都能围绕它设计出成千上百道考试题。第二,只要你基础好,不上某篇课文,不会影响考试的成绩。⑥而《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恰好就是第二种,即使不上,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不仅是这篇文章,对于语文课来说很多文章不上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影响,考试成绩没有任何变化,究其原因,可以归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如何教好一节语文课?这主要着眼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灵活的教学机智,阅读策略的运用等等。
1.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知识的丰厚,才能创造精彩的课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己对于问题都一知半解怎么样才能给学生传递知识?
2. 教学设计得当。针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枯燥的说明文,钱老师设计两个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一是猜课题,第二是讲解说明文知识点,“什么不用教,什么需要教”。學生兴趣被成功调动,那么,教学的设计也就成功了一半。
3. 阅读策略的有效运用。真正完成阅读必须包括两部分,一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重要意思,二是读者所需要的重要重要信息。
⑦在一般的教学中,老师会将作者要表达的重要思想,教学内容等讲解给学生听,做到事无巨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知识重复,学生没有兴趣。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的原有知识与要获取的新信息的交互作用。钱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原有知识进行回顾,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二次掌握。
[注释]
①洪怀香.奇正相生 华实并茂——浅谈《死海不死》[J] .语文学习, 1983(01).
②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③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9.
④郑桂华.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的探讨——以钱梦龙《死海不死》课堂教学片段为例 [J] .中学语文教学,2010(04).
⑤詹丹.小议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起点——重读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 [J] .语文建设,2014,13:25-27.
⑥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4.
⑦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