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学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影响
2016-05-14张文娟
张文娟
【摘要】 网络文学的兴起使社会真正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对学生及其教学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使得某些原有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当前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本文重在探讨网络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内在联系,试图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方面来探寻一种新的途径来转变教学方式,对于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学;教学方式;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的发展迅速衍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它是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这个从技术的丛林中成长起来的“野路子”文学对当前的教学,特别是教学方式产生强烈的冲击。那么到底网络文学对语文教学产生何种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呢?
一、网络文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文学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首先,学生成为创作主体参与网络文学的创作。参与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发表原创文章,参与论坛讨论,进行文学续写改写等等。作者和读者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线,学生不再是完全的被动接受者。同时,出现了“浅层次阅读”,即不再注重文章细枝末节,而是浮光掠影般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传统文学的解读强调熟读精思,注重品词析句的教学观点。可以说这种随意快捷的阅读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大脑,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学生自主选择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应根据学习方式而变化,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不仅观念要变,实践更要落实。
(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开放性特征
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学生上网阅读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不能再将眼光集中在传统的文学作品解读上面。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在课堂中适当引入相关的内容,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网络文学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进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也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文学作品的“原生价值”基础上挖掘出“教学价值”。当然教师选取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式的组合由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而定,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体的教学课程。
(三)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出现扩大化趋势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了解的信息的数量,获得信息的速度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远远超过学生。但是在网络时代,教师的前两项优势已丧失殆尽,学生可以自己获取各种自己感兴趣或是自己需要的知识,获取的方式也更加简单便捷。可以说教师已经不是权威知识的代表,他们的观点、思想、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所教。教师需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改变思想观念,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在这个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不能仅仅出于娱乐的目的,应该带着一定的阅读目的。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推进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网络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这显然已经和时代脱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图推进教学方式向“师生通过情景共创、问题共探、协商学习等活动共同探究新知”方向转变,建立一种以沟通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方式。
(一)阅读教学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审美体验是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网络文学以其通俗生动的语言、鲜活明快的结构受广大中学生的喜欢,但他们在阅读网络文学时往往是一看而过,迷的也只是故事情节,缺乏对文本内容的审美体验,对作品意蕴的细细品味。所以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网络文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文学交流活动课。这是教师指导学生网络文学阅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校需要将“网络文学交流”设置为一门课程。组织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汇报——交 流——讨论”的方式,由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经典性、时代性、教育性,还应该适时地将网络文学的不规范现象引入到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对其进行及时的校正,使网络阅读真正走上文明的轨道上来。同时教师也需要时时关注网络文学的最新成果和动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值得阅读的作品和值得浏览的文学网站,借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开一扇窗口。
其次,建构文本的多元解读平台,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阅读主体能够通过阅读活动产生“意义建构”,由于不同主体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阅读经验存在明显的不同,最后得到的“意义建构”也就显然是不同的。所以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必然也是必需的。但是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 念——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传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师生双方在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一个契机,学生可以自由解读文本,不再受教师观念的束缚。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方面的解读,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这种阅读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使文学阅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文学形象的再创造过程。
(二)写作教学
传统的写作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写作前的指导——学生写 作——教师批改讲评——交流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和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过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能总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思路,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也已经意识到这一发展潮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到第五册都在“表达交流”单元中编排了“网络作文建议”。这为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首先,设计利用网络进行写作与互动的相关活动。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另外在这个网络交流平台,教师要不定时的设立话题讨论区,发起学生的讨论;学生要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短评;根据讨论情况,把自己的短评扩充为一篇文章,发表到这个论坛。除此之外,老师应该为学生介绍比较规范的、质量较高的网络文学论坛,供学生阅读和积累素材。这种处于自由状态的写作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弊端。
其次,建立多方参与评改、多方位讲评机制。在网络已经介入高中学生写作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在不失原有的评改方式的基础上,适当的邀请家长和网民进行作文评改,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融入了一定的社会信息,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讲评时,教师可以即时浏览作者的习作记录,了解其写作不断改进的过程,针对每个学生的程度提出更实用的建议。这种多方参与评改、多方位讲评机制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最后,为学生建立网上写作档案。设定两个模块,一个是将学生的习作、教师指导、批改记录及讲评等内容一一保存下来建立写作档案,这样可以较为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过程。另一个模块是收录典型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平时阅读积累。为保证作品的价值性,教师需要实时浏览,严格筛选。两个模块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实现主题定位,便于学生阅读、借鉴和修改。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多互动,将活跃程度作为考评方式之一,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总结
网络文学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是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一线的教育实践者仍处在摸索的道路上。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网络文学这一文化现象,然后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转变教学方式,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筛选有价值的网络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宋亚萍.论网络文学对读者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J].职业与技术育,2016(2).
[2]田香.论网络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1(10).
[3]马长安.对网络文学隐性危害的诊断与诊治[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3).
[4]苏冬冬.网络文学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