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锻炼量对扬州大学在校学生情感平衡的影响研究
2016-05-14詹波
詹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身心健康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于改善人的心理状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增进人的积极情感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随着教育改革和高考扩招等原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逐渐突显。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情感平衡的关系,运用体育锻炼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扬州大学在校学生;体育锻炼;情感平衡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35-02
一、研究对象
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文汇路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概念界定
体育锻炼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追求健身健美、陶冶情操、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和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提高机体各项能力增进身心健康而为此进行的体育活动①。而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易于心理健康,反过来说,也只有科学的身体活动才能取得量好的锻炼作用。
情感平衡是指能够很好地控制自我情感,在压力下能够镇静自若,在危急关头能够头脑冷静、精力集中。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扬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从学院、性别、专项、锻炼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锻炼情况作了分析。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情况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女生锻炼强度明显低于男生,在锻炼时间上也没有男生的时间长,多数都是在中强度以下,只有少部分同学进行大强度锻炼。
2、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等级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低锻炼量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占到了57.45%;中锻炼量的人数占到了29.79%;而高锻炼量的人数只占到了12.76%。
(三)不同体育锻炼量大学生情感平衡的比较
1、不同体育锻炼量大学生积极情感的比较
积极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由表4可看出:在女生当中,高锻炼量的积极情感得分最高,低锻炼量次之,而中锻炼量的积极情感得分最低。在男生当中,高锻炼量的积极情感得分最低,中、低锻炼量的得分相同。从总体来看,女生高锻炼量积极情感得分高于男生,中锻炼量得分低于男生,低锻炼量得分和男生相同。由表5分析得出,F=0.54,p>0.05故可认为不同锻炼量的大学生积极情感得分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2、不同体育锻炼量大学生消极情感的比较
消极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但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由表6可以看出:在女生当中,低锻炼量级别的消极情感得分最低,而高锻炼量的消极情感得分最高。在男生当中,高锻炼量的消极情感得分最高,中、低锻炼量的得分相同。总体而言,低锻炼量消极情感得分女生低于男生,中锻炼量级别得分女生高于男生,高锻炼量级别女生和男生相同。由表7分析得出:F=1.44,p>0.05,故可认为不同锻炼量的大学生积消极情感得分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3、不同体育锻炼量大学生总分的比较
由表8可以得出:在女生当中,高锻炼量级别总体得分最高,中锻炼量得分最低,低锻炼量得分排中间。在男生当中,高锻炼量级别得分最低,中、低锻炼量得分相同。低锻炼量级别得分女生高于男生,中锻炼量级别女生低于男生,高锻炼量级别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总体看,低锻炼量级别的得分最高。由表9分析得出:F=1.11,p>0.05,故可认为不同锻炼量的大学生情感平衡总分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三、讨论
(一)大学生情感平衡分析
情感平衡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②。情感平衡可分为两种:一般情感平衡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特殊情感平衡是对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评价,如婚姻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等。一般情感平衡较之特殊情感平衡更为稳定。情感平衡不仅能够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阶层,其情感和情操、智力和体力都处于最充分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情感丰富了其内心世界,使知觉清晰而富有内容,健全的情感催人奋进,病态的情感却使人萎靡。因此,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具有加强和推动心理活动的调节功能,对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其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心理幸福感关键指标的情感平衡日益受到关注,但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人和老年样本。本研究着重是探讨大学生不同体育锻炼量情感平衡的比较。调查研究显示,不同锻炼量的情感平衡是不一样的,低锻炼量的情感平衡得分略高,而高锻炼量的得分略低,但不同锻炼量的大学生情感平衡总分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可能的原因是问卷数量太少,不具有广泛性;问卷调查的区域太小,仅调查了两个校区的部分学生,不具有代表性。
(二)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
陈作松(2004)的研究也表明,在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明显高于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江熊(2005)等人在其研究中同样指出:在中学学生群体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其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情感平衡明显稳定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体育锻炼对情感平衡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经常性的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同,而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缓解自身压力,这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新思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结合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结论
(一)本次调查中男生参与锻炼的时间明显长于女生,女生进行的多数是一些中、低强度的锻炼,而男生参与高强度锻炼相对多一些。
(二)女生高锻炼量积极情感得分高于男生,中锻炼量得分低于男生,低锻炼量得分和男生相差不大。低锻炼量消极情感得分女生低于男生,中锻炼量级别得分女生高于男生,高锻炼量级别女生和男生相差不大。
(三)低锻炼量的情感平衡得分略高,而高锻炼量的得分略低,但不同锻炼量的大学生情感平衡总分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显著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学)
注解:
①席玉宝.试论体育锻炼学[J].四川体育科学,2000(1)
②陈作松 . 锻炼心理学—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③陈作松 .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