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域下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6-05-14张冬玉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转型

张冬玉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压力以及就业市场的倒逼都要求相关研究人员正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本文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域下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高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24-0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扩招热潮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尽管各高校都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扩招遗留的不良影响以及紧张的就业趋势,仍使得其就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14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核心为引导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率先转作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将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政府的引导还是就业市场的倒逼,都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进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

一、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型、区域性

地方本科转型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地方本科高校占全国本科院校的55%,但这些院校多数选择了综合大学路径和精英教育模式,没有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国家大力提倡创新驱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高校,身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点区域,可以预见,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将更加紧密,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应深思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把培养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在对就业市场、毕业生等进行深入调查、广泛借鉴参考其他学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区域发展情况等作出综合考量。特别是要注意到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日趋多元化的大趋势,不能再把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作为唯一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职业化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只有进行科学地课程设置,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就出现了大而全,但针对性不强的情况,以至于教育技术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出现了“面面俱到,面面稀松”的状况。因此,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就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应注意课程职业化。课程职业化已成为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倾向,地方高校若致力于培养“首岗胜任”的毕业生,就应加强课程的职业化,从而避免教育技术毕业生还需借助各类培训机构才能顺利入职的尴尬境地。为此,地方高校应深入就业市场需求,并在充分考察其他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三、注重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应特别注重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一是没有重视先进信息技术与优秀教学资源的利用;二是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体系的构架与实施缺乏设计与论证;三是技能训练的深度和力度不足,验证性实验偏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特别是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还远远不够。四是缺乏校企联合培养的机制。教育技术学专业若要响应转型号召,就必须注意上述问题,加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从而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这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建立“客座教师”与在校生沟通机制

教师作为真正贯彻各种改革方案,实现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端,其素质必然成为整个改革的核心与关键。为此,很多教育研究者都呼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笔者认为教师素质的转变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法、策略、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长效机制,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家、优秀毕业生、教育技术相关行业优秀从业者作为“客座教师”走进校门,与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进行定期的交流沟通。

五、 探索多方合作育人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评价主体多元化

尽管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日趋多元化,让教育技术毕业生更多更好地走向企业是大势所趋,但当前的实习基地仍以中小学为主。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推进校校、校地、校企、校所乃至国际对接,实施协同创新、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与合作培养,地方高校还应促进人才培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相关行业建立反馈评价机制,随时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需求。在此过程中,高校应依托校园网建立网络平台并设立沟通机制,使学校、教师、毕业生、企业、家长各方等能及时发布信息,加强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注重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对接。

在经济放缓、毕业生持续增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的共识,但落实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很多亟待研究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认真探索转型之道,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题名称: 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项目编号:廊坊师范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k2014-04

参考文献:

[1]杨九民,梁林梅.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5(7):98-104.

[2]刘和海,饶红.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 2015(6):31-41.

[3]侯长林,罗静,叶丹.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 2015(4):61-6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转型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转型
沣芝转型记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