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与分配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2016-05-14张艳红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分配改革高职

张艳红

摘要: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今天,原来的一级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面日渐扩大的学院规模,甚至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通过“两级管理”、“二次分配”的改革与实践,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规模和质量的矛盾,顺应了市场的要求,提高了学院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院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管理;分配;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98-02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型到大众教育,其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模扩大的同时,我国高校出现了一个新的教育类型,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些学校在原来国模较小的情况下,普遍采用一级管理与分配的办法,在国模扩大以后,产生了分配和管理上的做多问题。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等学校以积极创新的姿态,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006年以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实行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的二次分配制度,对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办学活力,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 实施“两级管理”、“二次分配”的背景分析

从管理的源头来看,二级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具体运用。在经典管理理论的视野中有一个叫做“管理幅度”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囿于知识、精力、能力、经验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人数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人数增加,被管理者的相互人际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信息量多这将使得管理的难度加大,还有可能影响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与管理的针对性,这将直接带来“内耗”,降低工作质量[1]。因此,借鉴管理原理,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要提升管理水平,找到最佳平衡点,创建最适合的管理模式。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就开始实施了二级管理与分配改革。到本世纪初,湖南省内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实施了二级管理,且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也开始直接面对市场,开始强化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内部治理结构从管理向经营转变,能够灵活按照市场需要培养人才。

(一)是高职院校扩大的办学效益的需要。在国家提倡支持高等院校制度改革,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必须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发展要求,改革原有的一级管理模式,实施二级管理模式。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移,缩小管理幅度,发挥院级领导的宏观调控能力,才能充分调动院部的工作积极性,向管理要效益[2]。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树立品牌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好不好,并不是用规模大小来衡量。在高职教育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有别于本科、中职等其他高等院校的出众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专业特色,办出学院个性,才能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3]。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面临规模与结构方面的问题。要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必须实施二级管理预分配,把部分权利放到院部和专业,将专业与课程建设自主权适当向院部转移,使院部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人、财、物等方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自主灵活的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专业优势。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科学管理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更重要。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出色的教学与科研之外,还应该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科学管理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因为教学要出成绩,科研要出成果,都要靠良好的管理。正所谓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高职院校只有构建适应学院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院各方面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方式上主要采取一级管理,这就使得学院领导被繁杂琐碎的行政事务束缚,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学院存在的问题,而二级院部习惯于被动接受命令,缺乏自主性、主动性,也没有时间去抓应该重点抓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以,对于学院目前的状况来说,必须实施二级管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四)是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市场反应灵敏度的需要。一般来说,简单而规模小的组织因为它机构简明、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窄、决策效率高,对市场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4]。在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进行二级管理与分配的体制改革,将责任与权力下放,使各部门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任务,被动管理到主动思考、主动担责的转变,这样将使的二级院部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时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各部门才能更加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把学院层面的宏观决策,到基层的狠抓落实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

二、两级管理与分配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一)基本原则。一是责、权、利相统一。通过合理配置财力资源,调动积极性,增强管理责任感。二是经费总量的宏观控制。从实际出发,学院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在不减少整体教职工现有收入总额的前提下,倡导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三是效益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坚持收入与支出,贡献与报酬挂钩,贯彻多劳多得,克服平均主义,确保学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四是下放权力与加强监管相结合。按效率优先的原则实行二次分配,又要加强监管,特别是要严格创收收入的管理,推行“阳光财政”,做到活而不乱。五是严守财经纪律,坚持专款专用。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财经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行经费分类管理,全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滚存。

(二)二级分配设计

1.二级院部经费的管理与分配。⑴奖励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各二级院部的全体教职工)由人事部门按年初各二级院部实际在编人员的应发奖励性绩效总额进行核定,学院根据年初审定的目标责任书对各二级院部进行年度考核,且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挂钩,完成任务优秀的二级院部按优秀等次发放,完成任务的按合格等次发放,未完成的按不及格等次发放。学院财务可以按80%、20%的比例分两次划拨此项经费到各二级院部,确保有效的掌控。⑵超课时费(含外聘教师课时费)。当前高职院校由于规模的扩大,专业的不平衡,我国大部分学院均采用超课时费的方式来调剂报酬。超课时费用指专任教师完成一定学时/年的基本教学任务后,超出的教学工作量所获得的劳动收入。在实践中,各高校可以按照规律采用近几年的课时费平均值为基数给二级院部下拨超课时费,并根据各二级院部生源规模的增减按比例进行上调或者下调。⑶自创经费。各二级院部自考、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收入,纳入二次分配范畴。

二级院部对上述三项经费的分配,在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商讨、二级院部教职工会议表决通过后,报学院审批,人事处备案。

2. 各职能处室费用管理与分配。在实际运行中,可以由人事部门按年初各职能处室实际在编人员的应发绩效工资奖励部分总额进行核定,学院根据年初审定的目标责任书对各职能处室进行年度考核,且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挂钩,完成任务优秀的职能处室按优秀等次发放,完成任务的按合格等次发放,未完成的按不及格等次发放。学院财务可按80%、20%的比例分两次划拨此项经费到各职能处室。

(三)经费的使用。经费的使用和审批权限必须符合国家和学院的有关规定,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承担财务管理和审计责任。

⑴应严格执行预算,不得任意变更。

⑵人员的奖励性绩效、超课时费、自创经费等的分配方案应充分调研,各二级院(院)部应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后,再召开部门会议,达到2/3的人员通过以后,经学院审批,报学院组织人事处备案。

⑶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年底必须向部门全体教职工公开,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

⑷费用拨付。奖励性绩效、超课时费按实核算后拔付;自创经费在收入实现的情况下,按审批通过的方案核拔。教学维持费、学生活动经费按年度预算执行。鼓励各二级院部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增收节支,节余部分转入下年度使用。

⑸二级部门不设独立的出纳和会计,可根据需要指定专人报账。所有的收支必须由学院财务处统一收取和支付,学院财务处、审计处对职能处室、二级院部包干经费的使用进行指导、实行动态监督,不符合国家和学院的有关财务规定的开支财务处有权拒付,并加以指正,对于不予改正的职能处室、二级院部,财务处有权停止该二级院部的经费核拨及使用。

⑹外聘兼课教师的薪金,各二级院部可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费用由二级院部支付,报学院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备案。

(四)经费使用纪律

⑴六不准:不准项目外收费,超标准收费;不准处室、二级院部自行收费;不准处室、二级院部设立小金库;不准巧立名目,套用资金;不准擅自变更预算标准,混淆预算科目;不准擅自提高奖金及课时费、福利费标准,滥发现金、实物。

⑵每年由纪检监察、审计牵头,组织人事、财务、教务等相关部门组成检查小组对部门二次分配方案实施情况及年度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弄虚作假套取的资金和平均发放的奖酬金全额收缴,并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来源:湖南省情咨询课题(2014ZZ00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青年科研基金课题(2014)

参考文献:

[1]韩立福,章建石.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及其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6(33).

[2]张月铭.高校管理重心下移后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2(9).

[3]张丹丹,贾忠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求[J].职教通讯,2015(14).

[4]鲁长保.论体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J].经济体制改革,2000(S1).

猜你喜欢

分配改革高职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改革之路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