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带鞋套的孩子
2016-05-14杨惠君
杨惠君
“老师,陶旭没带鞋套……”快上课了,教室外还很乱,叽叽喳喳的,有说话的、有闹着玩的,不过孩子们都在忙着穿鞋套,有个学生跑过来告状。每次上课,不穿鞋套的学生总会有的,我并没有太在意,继续忙着课前的准备工作……
终于安静下来了,只有一位学生没带鞋套 。我其实已非常欣慰了,但对于不带鞋套的学生还是要过问一下。不然,以后不穿的就会越来越多,那木地板可就遭殃了!
“你为什么没带鞋套?”我朝陶旭问过去。没等陶旭开口,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嘀咕”着说:“老师,陶旭带鞋套了,可他借给潘景波了。”
“真奇怪!为什么你要把鞋套借给别人,自己甘愿挨批?”应着其他学生的“嘀咕”声,我朝陶旭问过去。而他只是低着头,并不说话,像有一肚子委屈似的,可又不像。于是,我转向坐在另一头的潘景波:“潘景波,你说说,他为啥借你鞋套,自己站着?”潘景波一脸迷茫地在那摇头。孩子们的世界,有时候并不是成人所能理解与参透的。有其他学生说,是陶旭将鞋套借给了潘景波。而问潘景波,他又直摇头,似乎告诉我们他的鞋套并不是陶旭借给他的。
一时间,我有点困惑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不同,体现在社会互动领域,最典型的现象是“秘密”。儿童的秘密与成人的秘密之间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前者的危害性低于后者,更体现在彼此秘密的内涵与构建方式的不同。如儿童秘密的内容更多来自单纯的日常生活琐事,成人秘密的内容则更多来自复杂的社会生活;儿童秘密的构建更趋轻松、自然与随意,而成人秘密的构建则相对更复杂、隐秘与有意为之。而从“解密”的角度来看成人与儿童秘密的不同,则体现为成人秘密的解开需要更多交换条件作为基础,且只能在更隐秘的环境下,在小范围群里间解开;儿童秘密的解开,更加强调拥有一个宽松与民主的心理环境,而这就需要成人降低自身的“姿态”,与儿童成为朋友。
于是,我面带微笑,低声温和地对孩子们说:“陶旭,老师不会责怪你没有带鞋套。不过老师很想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带。所以,让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索你为什么没有带鞋套的原因吧!”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并回答说:“我看陶旭就是调皮,故意捣乱,他平时总是喜欢欺负人,还爱打人,不好好学习。”从这位学生的回答角度来看,陶旭不是一位学习认真的孩子。而这,显然还不能成为陶旭不带鞋套的理由。
片刻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示意并回答:“老师,陶旭不穿鞋套是因为他是第一次,而潘景波已超过三次了。”此刻,我恍惚明白了。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对学生说过,如果忘记带鞋套,不足三次是不会挨批的,三次或以上次数不带,我会视其为不重视音乐课而给予批评。也就是说,陶旭把自己的鞋套给潘景波穿,而自己没穿鞋套,充其量是第一次,肯定是不会挨批的;而潘景波这次不穿鞋套,因为次数已经达到了第三次,肯定会挨批。
显然,“秘密”已经解开,而背后的理由却是如此简单。
我被陶旭的天真与无私感动了,而这和学习没有关系。
再看看陶旭,善良的他,显得羞涩。我马上表扬了他,及时肯定了他这种无私与对同伴的关心。话音刚落,教室里掌声响起,而陶旭依旧低着头,显得更加羞涩了。
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想象他会如何地淘气。
原来,淘气和善良是两回事。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园路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