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四自”教育目标在班级建设中落地
2016-05-14李丹华
李丹华
福建省厦门市文安小学的前身是粤侨小学,创建于1947年,在厦门市的小学中,是第一个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培育了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走出了伦敦奥运冠军林清峰等杰出校友。2004年,政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问题,把学校改制为专门接受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学校以“自信、自强、自学、自治”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期望,帮助学生克服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等影响带来的自卑心理,用放大镜的眼光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树立“自信”;我们期望,引导学生从“冠军精神”中领悟“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实现“奋发进取,努力向上”的“自强”目标;从“院士精神”中感悟“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实现“培养习惯,主动学习”的“自学”目标;从“先锋精神”中传承“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实现“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的“自治”目标。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厦门市文安小学通过班级建设的四个主要途径,落实“四自”教育目标。
一、文化个性创生,学校目标班级化
个性创生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学校“四自”教育目标班级化,强调班级的个性创生,学生在全员、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校的文化、自己班级的特点有了更具体深刻的感悟,在实践中就有更自觉的行为。请看三(1)班的班级文化:班名,小太阳中队;班训,健康阳光自强分享;班级口号,小太阳,七色光,我拼搏,我闪亮。
虽然孩子们的想法略显稚嫩,但是班级个性特点非常鲜明:“小太阳”“七色光”“闪亮”是关键词,“自信、自强”是核心。学生在自主创造中有了“小主人”的意识,增强了自信心与自豪感。比如,何晓婷同学曾经是个非常羞涩,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的女孩,“自信、自强”的班级文化彻头彻尾改变了她。2015年7月,她作为厦门小学生的唯一代表,自信地登上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的舞台,并荣获二等奖。
二、岗位设置创新,管理过程民主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各项要求是自上而下传达、执行的,学生“被成长”“被控制”,自治能力的培养没有什么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把学生作为“富有生命力的人”存在于班级管理中。“新基础教育”采用增设班级岗位、自愿选择和轮流上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主动为班级生活负责的机会。班主任李老师从岗位建设的改革出发,实行“人人都有小岗位”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班级岗位我知道”“岗位职责我知晓”“我的岗位我选择”“我的岗位我负责”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班级学生自主设岗命名,自订岗位职责,自荐领取岗位,主动参与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李老师十分强调民主,出现问题时,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原因,充分协商,求同存异,寻找对策,达成共识,从而解决问题。比如,班级的“橱柜美容师”发现教室的水壶区域摆放凌乱,他组织讨论,提出建议,进行三次摆放调整。现在的水壶区域既整洁干净,又摆放合理有序。岗位设置的创新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班级岗位建设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治能力。
三、活动过程自主,开展形式多样化
“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班主任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意识,在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要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主线,点、线、面结合,“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一起做,综合交叉、螺旋式上升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卢老师为有效推进年段教育子目标在班级建设中进一步落实,丰富学生多彩的成长体验,尝试班队活动与语文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让班队活动成为课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桥梁。在学完语文课里的“经典古诗”后,有同学提出希望举办一次朗诵比赛,卢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支持,于是有了“朗朗之音——经典诗文诵读”班队活动。肖宇辰同学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喜欢这次班级组织的‘朗朗之音比赛。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自己找音乐、排节目、选服装、买奖品,我还有幸当了小评委……我们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努力,在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诵水平提高了,诗的理解更透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显而易见,活动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均得以提高。
四、关注主动发展,评价维度多元化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有着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功效。“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成长需要与教育系列活动设计的工作策略中,提出不同的评价建议,比如,一年级的评价需要有童趣又不断提升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树立信心,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还可以让他们热爱小学生活,向同学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初步实行学生教育评价体系,希望“四自”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更希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调动积极自我表现的动机的同时,能主动纠正盲目无效的行为,形成有效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重建自我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学生评价的内容,融合上级表彰项目和学校“四自”目标于班级的28项具体指标之中;评价的形式,有自评、小组评、师评、家长评;评价的频率,有周评、月评、学期评、年度评;评价的过程,是“学习—对照—调整—改进—完善”的过程;评价的结果,有“金星”“银星”“铜星”三种奖项。
虽然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价内容分类不够明晰、不够完整,家长的互动评价跟不上等问题,但是,评价对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是有帮助的。
学校的“四自”教育目标逐渐在班级建设中落地、生根、发芽,曾经私自拿父母钱的孩子成了“拾金不昧好少年”,曾经爱打架的孩子带领篮球队摘获市赛桂冠,曾经懒散的孩子取得全国征文比赛特等奖,从来没有在区级舞台表演过的孩子获得鹭岛花朵节目“金奖”……我们在尝试把学校的“四自”教育目标融于班级建设的实践中,有欣喜,有困惑,但我们坚定地认为,学校“四自”教育目标的确立,能帮助外来务工子弟在五光十色的、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把握方向,推动他们以进取的精神、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去追求梦想。静待花开,我们期盼他们在主动健康的生长中,做更好的自己,完成生命的自觉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文安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