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方式探析
2016-05-14邵泽先
邵泽先
摘 要 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对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23-02
1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功底,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始终是我国小学教学中的重点。新时期,我国在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信息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的。经过小学语文教师的应用实践证明,它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精心的课件设计,课件内容包含多组图片、音乐及声音解说等,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学习环境中去,学生在好奇、快乐的气氛中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同时理解能力也将有所提高。这与过去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人进行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小学正是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及打下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然而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其理解能力偏低,对于相对深奥的语文词语及文言文知识等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视频,当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时进行播放,更为直观、生动地传授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只针对生词和文章大意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1]。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网络中丰富的资源能够促使学生扩展视野。
培养学生内在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体会和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的文章和作者背景知识,还可以搜索一些与本文相关的新闻,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章背景知识的状况下,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面对文章表述的思想感情时也能够加深体会[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无法对知识及内容进行深刻体会,其社会经验不足,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
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找能够被小学生理解的词语,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同文章内容相符的视频、图片等播放给学生,将部分抽象的内容通过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图像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一来,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就能够及时进行解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诗中,讲到“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景象时,小学生经验、想象力都存在局限,无法准确理解这一意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动态图片展现给学生,促使他们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诗词内容,加深体会和记忆力,想象力得到提升[3]。
运用多媒体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对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具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检测软件和系统,测试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准确,理解存在偏差。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方案和方法的调整,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掌握[4]。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能够有效应用检测系统和软件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5]。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理解、记忆或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调整,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由于该检测系统当中能够收录学生的短期和长期成绩情况,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施展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增加课堂有效教学时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促使学生明确授课重点,掌握知识[6]。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被消耗,教师很辛苦而能够传授的知识有限,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需要进行板书的内容,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就能够运用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学习中的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当堂完成,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国家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使人才得到全面培养,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在这种形势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对有效丰富课堂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尽快达成新课改目标,其现实意义更大、更长远。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黄雪梅.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高书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J].学周刊,2013(2):165.
[4]张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15(9):74-75.
[5]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43-49.
[6]殷云刚.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