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建设
2016-05-14凌婷
内容摘要: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能够积极介入并引导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舆论动态,帮助其理解媒介、善用媒介,综合提升其媒介素养能力。建设大学生微信公众号需要从学生团队、主题选择、信息编辑与特色风格入手,才能充分发挥此平台的应有之用。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素养 微信公众号 思想政治教育
由大学生负责维护、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不能听之、任之,辅导员等教师队伍需要积极介入,帮助他们在充分享用信息发展的便捷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打造一个思想阵地,自觉抵御互联网空间里各种思想毒草的侵害,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媒介素养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趋势。总的来说,通过帮助学生运营微信公众号提升其媒介素养是近年来出现的事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更多的是边探索边总结,持续的实践与跟进,并不断地调整与适应。
一.微信公众号带来的挑战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但相比于微博,微信的社交性更为突出,随着用户黏度的不断上升,微信公众号也风生水起。其更为灵活的页面布置方式,图文结合的内容形式,无疑符合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化,吸引了众多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的关注。为了跟进这种趋势,高校、院系也纷纷开设官方微信,架设校园文化宣传与师生沟通的桥梁。
目前,众多各类微信公众号纷纷推送信息,但这片网络空间是一个信息泥沙俱下的地方,其中的颓废、犬儒主义、网络暴力等思想上的“杂草”丛生,有的甚至改头换面,伪装成人生成功经验、伪造所谓的“隐藏”真相来诱导青年人,激发冲突,造成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他们情绪激动,盲目热血。于是,高校微信公众号也需要承担起思想政治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抵御来自网络空间的思想侵害,并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平和、理性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进行文化育人。
但是这种理想化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在实现上仍存在难度,由学校主导建设的微信公众号往往出现“信息来源”和“接收者”之间符码不对称的问题,即校方发布意图与学生接受理解之间的不对等,最终官方微信公众号落入“主导一霸权”立场,引发学生的抗拒心理,不再阅读文章或关注公众号,这样适得其反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应当注意到大学生理解和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相比较其他群体更为突出,应该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媒介信息,并能够利用媒介来实现个人发展的能力。学校更需注意到对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己,参与社会发展”[1]。并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大学启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可行又行之有效的战略,对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完善与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因此,由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负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调节了媒介双方关系,并能够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在做中学”的实践平台,大学生通过的具体公众号运营,能够深入了解媒介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模式,辨析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感受媒介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个平台也给予大学生一个语言文字的综合锻炼机会,更是在信息传媒浪潮下,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审慎认知,合理利用并发展自我的媒介素养教育。
二.微信公众号建设方案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2月22日正式注册。其名称为“JSNU博雅中文”,“JSNU”是“江苏师范大学”英语名称“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的首字母缩写;“博雅中文”代表文学院的专业特色,尊崇广博儒雅的传统儒家思想,以文学为载体,传承中文情怀。
微信公众号根据文学院“博雅中文”的主旨,将内容划分为“博”、“雅”、“中”、“文”四个版块,具体分别是:
【博】:以“包容”为主题,收集整理国内外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及学校新闻、学院新闻,通过提供广阔信息来拓展见闻,让同学们能随时随地关注时事,了解学校及学院的最新动态。此外,本版块特别致力于学院优秀人物、班级特色活动、社团精品活动的采访报道,立志发扬我院的品牌文化。
【雅】:以“雅趣”为主题,追寻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的宗旨,推荐旅游佳处、好书、好电影、乐器知识等,并向同学们推送各种攻略,通过多样多彩的内容、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同学浏览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培养兴趣爱好,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
【中】:以“中庸”为主题,宣扬国学知识,将国学精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收集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古代诗词歌赋等,培养中文人的素养,传承中华文化,打造文学院特色。
【文】:以“文艺”为主题,发表同学们的原创摄影作品及文章,欢迎学生来稿,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推荐给文学社和校报,打通各个校园平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该版块会不定期推送名家经典作品,供同学们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经典魅力。通过各种类型的文章推送,激励文学院学子多读书,多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积累文学素养,将中文人纸笔走天下的气魄发扬光大。
该微信平台建设项目是以文学院学生会信息部学生为团队核心,吸纳其他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同学,并由学院专职辅导员进行指导。微信公众号的具体运营以大一、大二为主力军,微信推送的具体流程为:1.协商确定主题;2.团队分派任务;3.专员初稿完成;4.合作审议稿件;5.专员微信排版;6.负责人一审;7.教师二审;8.发布推送。这由师生一同打造具有中文特色,将文学院“博雅中文”的品牌文化利用网络进行广泛传播,同时意图促进学生媒介素养提高,提供必要的文化育人与思想引领作用。
三.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要点
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从网络阅读行为到参与微信文本创作,主体身份的变化,除了带给学生新奇的参与体验,更是在实践上的严峻挑战。通过几个月的运营,不断摸索前进,这几点经验值得重视:
1.加强团队建设,完善组织管理。目前,团队主力军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人生阅历少,囿于眼前事物,发散创新思维还不够。所以若想要向充分发挥大学生微信公众号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引领。可以适当邀请专业教师及网络技术人员对大学生团队进行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虽然团队成员以文学院学生为主,但是有必要经过新闻传媒、网络技术的辅导,实现跨学科式的人才培养,从而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铺垫。团队内部是否合理的建设与分工,是一个团队能否走下去,走得好的关键。学生运营团队因兴趣结社,但也往往存在无序、短期、功利等现象,这就是对指导教师学生工作能力的考验,相关认识与能力也需要跟进,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组织建设,形成团队核心文化,通力协作建设好微信公众号。
2.创新内容形式,感受媒介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突破传统教学,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困惑大学生的人生、社会、世界的认识问题能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3]在这些问题上,有很多混淆是非的观点在网上大行其道,搬弄是非。学生通过自主运营微信公众号,在选择推送内容时,就是主动介入媒介信息,理性选择与分析的过程。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不是说教,更不是被动接受。教师提供指引,启发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必要的前期帮助,然后是充分相信他们,让其发挥能动性,去探讨与交流社会事件,最终内化为自身合理、理性的价值观念,外化为日常行为规范。这也是媒介素养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
3.优化阅读体验,沟通学生兴趣。“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4]。微信信息是基于移动端的阅读,与传统“虚静”的读书方式不同,是在热闹情境下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方式,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将导致思考的不连贯,使得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发生偏移。”[5]阅读方式的改变是值得关注的变化,其势必会影响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为王”是不变的主题,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视觉文化的表达方式。图像等视觉设计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满足人观看的需要,舒适的阅读体验能在短时间迅速吸引读者眼球,这是主动适应由网络阅读所带来的审美变化。但表面上抓住读者的阅读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内容取胜。优秀内容才是能否持久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沟通学生兴趣,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需要。通过主动倾听、调查访问来把握学生思想动向,了解实际需要,让微信公众号走近学生生活,抢占思想上的高地。
4.突出自身特色,形成品牌文化。当前各类高校微信号存在推送信息雷同的现象,缺乏自身特色可能导致读者的厌倦感。“JSNU博雅中文”微信公众号则是立足文学院,“博、雅、中、文”的栏目设置充分考虑到文学院专业特色与学生需要,让学生不仅走近乐于阅读,更乐于把这些内容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通过个人所传播的信息往往也比通过公众号传播的信息让人更愿意阅读,抓住个人作为传播节点扩散信息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意义非凡的”[6]。借助这种学用并举的措施,充分发挥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特长,来服务广大同学,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是沟通校友、展示我院文化特色的平台,能充分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及时更新学校、学院的活动信息动态,对相关校园动态、网络消息进行解读与沟通,增强了学院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增强整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2]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15.
[3]李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研究,学术论坛,2016(2).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5]姜云峰,黄德志:高校中文师范生文学作品网络阅读研究[J],南方论刊,2015(10).
[6]季明,高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江苏高教,2015(4).
(作者介绍:凌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