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蚊子传播的疾病
2016-05-14叶云
叶云
蚊子传播疾病为何如此厉害?
蚊子在15种最致命的动物中名列榜首,其每年伤害人类的数量超过排行榜中其他所有动物数量的总和。蚊子在吸人血的同时,还能传播寨卡、登革热、乙型脑炎、黄热病、东部马脑炎、委内瑞拉脑炎、辛得毕斯病、基孔肯雅、乙型脑炎、圣路易斯、西尼罗等病毒,可引起虐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多种疾病。
小小的蚊子为什么会传播那么多疾病?浙江省爱国卫生发展中心主任张新卫告诉我们,人的红细胞蛋白比较大,皮肤被雌蚊子叮破后,血液凝结得快。蚊子为了吸血方便,就在吸血的同时释放一种有抗凝作用的物质。在吸血和释放抗凝物质的同时,也把体内的病毒,带到了人的血液中。
几种常见的经蚊子传播的疾病
疟疾
俗称“打摆子”。其病原体为疟原虫,主要攻击目标是人血液里的红细胞。蚊子从疟疾患者身体吸取带有疟原虫配子体的血液,完成子孢子增殖的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的时候,疟原虫就从蚊子的口中进入被叮咬者的体内。这些疟原虫在被感染者体内分裂繁殖,破坏红细胞并释放毒素。
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然后发热,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如此反复发作,令病人痛苦不堪。感染者身体日渐衰弱,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团队研究的青蒿素,就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之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流行于夏秋季,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吸血蚊子叮咬感染健康人。每年夏秋蚊子猖獗肆虐之时,也正是乙脑的高发之际。症状轻时可能仅仅有发烧、头疼、想睡觉的表现,严重时突发高烧、喷射性呕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由于乙脑病毒侵犯了脑子,不少人会有不会说话(失语)、瘫痪、痴呆等后遗症。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得了乙脑,最初可能只是发烧头疼,但如果误认为是感冒而不去医院就诊,后果将不堪设想。
登革热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在我国海南、广东南部和台湾常有流行。典型的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2~7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可伴有剧烈头痛及眶后痛、背痛、肌肉与关节疼痛。颜面潮红、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全身可见斑丘疹。同时可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不典型的登革热只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重型登革热是登革热一种严重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外,还会发生多器官的出血和休克,病死率较高,决定其预后的关键在于是否早期积极治疗。
黄热病
18、19 世纪,还有一种比登革热更严重的流行病在折磨着人们,那就是骇人听闻的黄热病。它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年初,世界卫生组织警告称,安哥拉爆发的黄热病疫情已导致数百人死亡,并可能“对全世界构成威胁”。截止今年4月,我国已经确诊10例输入性黄热病。黄热病可以让人发烧、头部和四肢疼痛、内脏发生病变、浑身虚弱,严重时呕吐、胃部出血,并会出现昏迷和惊厥,最终导致死亡,死亡率远高于登革热。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今年突然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病毒。浙江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郭颂医师告诉我们:寨卡病毒一般由伊蚊传播,尽管已经发现了60 多年,但到今年才由来自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人员带入我国。2015年,寨卡在美洲部分地区爆发,巴西有50万~100万人感染了寨卡病毒,给这个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带来极大的困扰。根据目前研究表明,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仅仅有发低烧、头疼、关节疼和皮肤发红,症状并不严重。但对于孕妇来说,寨卡病毒十分凶险,因为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的小头畸形,以及对大脑造成其它危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关于寨卡的研究还在积极进行中,危害不容小视。
基孔肯雅热
是一种始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经伊蚊吸血传播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疫病,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主要流行地区为非洲和东南亚。该病潜伏期为2~12天,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病死率约为0.09%。关节疼痛与发热同时,患者全身的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且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恢复期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仅1965 年在印度马德拉斯的一次流行中, 200 万人口中就有30 万病人。2008 年,中国首次发现两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2010年,在广东还发生了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
丝虫病
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斑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血中有丝虫微丝蚴的病人或带虫者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以20~50岁间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季节。
为什么原本只在美洲、非洲等地的蚊子传染疾病,今年也会出现在我国呢?浙江省爱国卫生发展中心主任张新卫表示,因为随着对外贸易领域不断扩大、全球旅游活动频繁、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等原因,一些亚洲不存在的疾病,如黄热病、西尼罗病毒病、裂谷热,也向亚洲发出了警告。“今年的除四害行动中,消灭蚊子是重点。今年9月,浙江杭州要举办G20峰会,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来到人间天堂。为了防范峰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全省各市爱卫办、疾控中心等各个部门联合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主题活动,加强病媒生物监测、规范各类病媒生物相关预防控制技术等工作。”
蚊子的生物名片
蚊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它个体虽小,但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我国已知蚊类达18属,48个亚属和371种或亚种。蚊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能传播多种疾病。雌性蚊子吸血,雄性蚊子吸食植物汁液。
按蚊
俗称“疟蚊”。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因被其叮咬而患疟疾,这种疾病的症状是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对年幼的儿童尤为凶险。按蚊主要在黎明和晨曦期间攻击人体。这种蚊子翅膀长斑,就是那种停在墙上像钉子的那种。
库蚊
俗称“家蚊”。成蚊喜好在室内或居室附近活动,日落、日出前后成群低空飞舞、交配,其雌蚊善于在傍晚对人及动物缠飞叮咬,是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这种蚊子最为常见,幼虫多喜在房屋附近污水或水缸中孳生,成蚊多躲在室内黑暗、温暖、潮湿处,伺机“犯罪”。现在已进化成个体微小的亚种,可以钻过纱窗,进入室内,实施“犯罪”
伊蚊
俗称“花斑蚊”,它是传播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的重要蚊种。一般大家会以为蚊子都是“昼伏夜出”,其实不然,花斑蚊的特点就是不论黑夜白天都会叮人吸血。花斑蚊不仅凶恶,而且善飞,一般蚊子飞程只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超过1~2公里,但花斑蚊能飞行5~7公里,而且速度极快,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小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数月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积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罐子、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孳生地。
蚊子爱叮哪些人
蚊子叮人是有选择的。它们具有很强的嗅觉能力,从人群中选择气味最对“胃口”的作为攻击对象,随着人呼出的气味曲折前进,直到伺机落到皮肤上耐心寻找“突破口”,最后才把“针管”喙插入皮肤里吸血8~10秒。
浙江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郭颂医师告诉我们,有些人更能吸引蚊子,比如体温高、出汗多的人。还有化妆的女性,因为大多数化妆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蚊子很喜欢这种味道。当然也有一些气味是蚊子所讨厌的,如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和香叶醇的气味。还有,伊蚊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
另有一项研究显示,孕妇遭蚊咬的机会比未怀孕的女性高出1倍。因为孕妇所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体温较高,出汗也多。
如何有效防蚊、灭蚊
防蚊、灭蚊一般有物理、化学、环境三种方法。浙江省除四害科技协会汪垂章秘书长表示,“首先推荐环境防蚊,有些蚊卵能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一年,少量积水足以让蚊卵发育成幼蚊,所以我们要经常清理积水,翻盆倒罐。其次是物理方法,比如诱蚊灯、纱窗、蚊帐等;还有化学方法就是用蚊香、灭蚊药水等,因为含有一定毒性,有宝宝的家庭要慎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在皮肤或是穿着的衣物上使用驱蚊剂,驱蚊剂中应当含有“避蚊胺(DEET)”这一成分。避蚊胺于1957年最先在美国开始使用,如今在驱蚊液、驱蚊花露水中仍然常见。美国儿科学会建议,避蚊胺含量在10%到30%间的驱蚊产品对儿童和成年人都是安全的,两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不要使用含有这种成分的驱蚊产品。可根据户外停留时间的长短,选择不同避蚊胺浓度的驱蚊产品。避蚊胺浓度在30%的驱蚊液有效时间可达6小时。
此外,尽管一些天然植物油有驱蚊效果,但由于挥发性太高,驱蚊时间并不持久,需要反复涂抹。据研究,香茅油、薄荷油等天然提取物的驱蚊产品对伊蚊的驱赶时间还不到20分钟。
对于在疟疾、寨卡、登革热等疫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尽可能别让皮肤暴露在外,穿着浅色、长袖、稍显宽松的衣裤、衣物面料较为紧密最为理想。这是因为蚊子更容易被蓝色、绿色、黑色等深色吸引,紧身且面料稀疏的衣物也让蚊子有可乘之机。
浙江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郭颂医师建议:“目前,科学家正在不断积极研究新的防蚊方法,比如绝育、让蚊子有病毒抵抗性等。但作为普通居民,还是建议从平时做起,用好环境、物理、化学等方便、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去灭蚊、防蚊。”
(本文供图/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