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电子专业微课程实效性的探究

2016-05-14洪洁

教育界·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课程实效性

洪洁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提升了教学效果。探索微课程的实效性,有利于确定微课程制作的方向以及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电工电子专业 微课程 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很大的冲击。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将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外。本文就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有效性作初步探讨。

一、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比较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先教,学生再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教师备课时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知识点,先自己学懂了教学内容,然后再向学生讲析教学内容,教学时把自己理解的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学生对知识点先是一无所知,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跟不上教师,造成对知识点“消化不良”,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微课程教学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突出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的时候会简化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课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节奏反复学习,直到弄懂为止。这种新型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程开发设计的方向

学生每节课专注学习的时间只有5~8分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点。

(一)前期调查总结

可开展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难点内容的想法。搜集学生认为的重点、难点内容,成立教研小组,参透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提供的难点,确定课件制作的方向。对于典型的难点内容,让学生先个人思考解决,再集中交流讨论,从而写出典型的课程案例,制定教学方案。微课程制作完成后,在教学中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二)微课内容设置

教师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活动,找出解决办法,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制作微课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平时设计的应是40分钟的内容,微课程开发设计离不开原有的教学设计框架。微课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系到知识结构的设计,对教师来说是颇具挑战性的。我们要力求做到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启发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设计《双控照明控制电路》的微课时,我们慎重考虑到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因此精心选择了双控错误线路如何更改的视频展开教学。这个知识点的选择既突出了项目的重难点,也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起到了让学生高效接受知识的作用。

三、设计精要的提问内容,引导学生探究

微课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制作时要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微课中最忌讳出现脱离实际的带有拓展性的疑难问题。当学生对于简单的知识点还未理解时就被难住了,他们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厌学。教师也不要提出一些细小而琐碎的问题,让学生陷入庞杂而无序的状态。微课堂中有效提问要少而精,不能太琐碎,要基于设计环节的整体思路来提问。而真正有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即这种问题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思路,教师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唯一的答案。

四、多方位呈现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文字符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其学习主动性更强,思维更活跃。

微课选题使用多媒体表达,可以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生动的视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微课优越性,借助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给学生。

五、制作后反思,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微课程不仅是教学工具,也是教师学习以及成长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可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归纳和总结,逐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收集整理,及时给予解答。必要时教师还要把有意义的难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更直观的演示,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微课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化解难点,让电工电子教学更具实效。

微课程的发展将会是持续完善的过程,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正在诞生,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电工电子教学中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高效微课程,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能够发挥它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獻】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梁乐明,曹俏俏.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10-12.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5-18.

[4]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3(05):66.

猜你喜欢

微课程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