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2016-05-14严建昌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影响

严建昌

摘 要 棉花是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冰雹灾害又是该地区频繁发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有效地减少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损失,主要结合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情况,就冰雹灾害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御应对措施,以期为棉花种植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冰雹灾害;棉花生产;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30

阿克苏地区属于暖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800~3 000 h,年无霜期在200~208 d,年平均降水75 mm左右,年蒸发量1 200~

1 500 mm,年平均气温10 ℃左右。阿克苏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于农业发展,棉花产业多年来发展稳定,且棉花品质优良,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2016年,阿克苏地区棉花播种面积达53.09万hm2,比上年增加22.518万hm2,增长73.66%。然而,由于阿克苏地区属于严重雹灾区,棉花生产期间常出现局地强对流冰雹灾害,对地区棉花生长与产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针对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阿克苏地区棉花产业高效发展。

1 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特征

阿克苏地区常年受低涡型与纬向型天气影响,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极易产生冰雹云,属新疆严重雹灾地区。阿克苏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11月-翌年3月为无雹期,冰雹高发期为5-7月。阿克苏地区冰雹空间分布山区多于平原,西部多于东部,年平均冰雹日数西部为7.8次、东部5.7次,5-7月西部冰雹发生频次是降雹总频次的65.7%,东部为72.6%。

2 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棉花生长季集中在4-10月,正是阿克苏地区冰雹天气多发时段,冰雹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害严重、破坏力极大,给棉花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棉花出苗期遇冰雹,地温迅速降低,冰雹冲砸可导致棉苗茎叶折断或倒伏;蕾、花和铃期遭雹灾,植株茎叶直接被打烂或倒伏,导致机械损伤、棉花蕾铃脱落,甚至被打成光秆。由此可见,棉花生产期遭冰雹灾害,可使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严重年份甚至绝收,给农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990年7月10日,阿克苏地区8县1市遭不同程度严重冰雹灾害,冰雹最大直径达10 cm,2~3粒冰雹就重达1 kg,棉花产业遭受重创。1995年7月,阿克苏地区冰雹灾害导致该地区温宿县棉花绝收411 hm2,库车、新和两县受灾面积达7 078 hm2。2012年9月16日,阿克苏沙雅县局地冰雹天气致使0.22万hm2棉花受灾。

3 减轻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危害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当地农户防灾减灾的意识

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应大力宣传防雹工作重要性及科学性,全面提高当地人民群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一方面要做好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与宣传;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合理运用气象、新闻以及教育等资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对当地农户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水平。当地农户需要时刻关注气候变化,一旦遇到冰雹灾害天气,就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御,有效降低雹灾对棉花生产的不利影响。

3.2 提高冰雹灾害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结合阿克苏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冰雹发展规律及灾害特征研究,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完善冰雹预警系统,为人工防灾减雹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减少灾害性天气对棉花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农户经济损失。

3.3 建立完善人工防雹系统,

建立完善人工防雹系统,适时开展人工减雹、消雹作业。在冰雹灾害高发区,结合相关规范要求设置防雹高炮点,及时开展防雹作业,切实起到防灾减灾的效果,减少雹灾给棉花生产带来的损失[2]。1978年,阿克苏地区开始进行散点人工防雹试验和试点工作,后经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大规模的综合防雹体系,在拜城、库车、新和、沙雅、乌什和阿瓦提县等地开展一系列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显著。当前,人工防雹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重要保障措施。

3.4 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

在冰雹高发区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挑选易活易栽优良树种,以改良当地土壤,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利用森林吸收热量及释放具有延缓的功能,再加上森林内日较差小,供给大气强对流云团发展的能量小,避免提供冰雹形成及发展的能量条件,有效减少冰雹发生的概率,真正起到防灾减灾效果。

3.5 加强棉田管理

3.5.1 做好棉田的排水工作

冰雹天气出现时常伴中到大雨或暴雨,棉田经常会出现较深积水,因此在雹灾后需要及时排除棉田中的积水。

3.5.2 及时进行中耕松土

受雹灾后地温急剧下降,湿度过大,易造成地面板结僵硬,制约棉花根系生长。此时,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提温散湿,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地温上升,增强棉花根系生长活力,促使棉株恢复。灾后7~10 d,棉花能基本恢复生长,棉花灾后营养消耗过大,要追施速效肥(尿素和少量钾肥),苗期施尿素80~120 kg/hm2;盛蕾至初花期,每公顷追施尿素230~250 kg/hm2、磷肥80~130 kg/hm2;盛花结铃期尿素70~100 kg/hm2,开展根外追肥,灾后尿素2 300 g/hm2+磷酸二氢钾2 300 g混合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洒。

3.5.3 及时防治虫害

棉花遭受冰雹灾害后常出现蚜虫、棉铃虫等,可结合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3.5.4 整枝打顶,合理修剪

棉花受到冰雹灾害恢复生长后,常会出现多头丛生现象,对现蕾结铃不利,需要进行整枝打顶,合理修剪。顶心完好、断枝破叶的棉株要及时去除赘芽和疯杈,保证顶心生长;仅留残叶和少量的棉株可在主茎上部选留1~2个健康大芽,代替顶心生长;断头或光秆的棉株可在主茎中上部选留1~3个健壮新芽。在大部分新枝现蕾后,及时去除无效的蕾和枝,及时打顶,控制棉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外围铃比例(阿克苏地区的棉田需要在7月中旬前做好打顶,以促进棉花正常生长)。

3.5.5 科学灌水

除沙土地严重缺水外,一般忌讳灾后灌水。但要提前灌头水,比正常棉田提前4~6 d为宜。

4 结语

冰雹是阿克苏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会对棉花生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毁灭性破坏。因此,气象部门要加强冰雹灾害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研究,提高冰雹预报预警水平,建立完善人工减雹系统,切实做好冰雹灾害防御工作,有效防止冰雹灾害对棉花生产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冰雹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徐海江,田立文,郭仁松,等.南疆冰雹灾害及灾后棉田管理补救措施[A].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C].2015.

[2]曹立新,刘新强,张磊,等.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2):21-2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