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服务 关爱“四特”职工
2016-05-14王士学
王士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地加快,使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大。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工会在深化“凝聚工程”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构建新形势下的职工心理关怀机制,尤其是将“特殊职工、特困职工、特长职工、特别职工”这“四特”职工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对象,重视其精神心理需求,使职工服务“深入人心”,实现心理“松绑”,做到心理热线有人接、心理反应有人知、心理困惑有人解、心理疾病有人治,为营造和谐共进的企业发展氛围,提供了有力保证。
以基层工会为单位,
建立“心理诊所”,把握职工思想脉搏
厂工会把“了解职工需求,掌握思想动态”作为开展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将全厂278个基层工会设为一线“心理诊所”,目的在于第一时间把握“四特”职工思想脉搏,准确掌握“四特”职工思想动态,将小问题化解在第一时间,大问题呈报第一手资料,做到小事易解、大事可控。同时在队伍中选定有耐心、有爱心、够热心、真贴心的“积极分子”作为“情感联络员”,建立职工情感信息卡,及时发现心理困惑,帮助职工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处理好工作、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四特”职工群体,厂工会引入《SCL-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采取集中测量、深入家庭和病房测量等方式,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量与分析,帮助他们认识到导致自己和家庭成员患大病的心理影响因素,让“心理诊所”更加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厂工会每年抽选20名优秀“联络员”组成“爱心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进行一对一咨询、一对多团体压力疏导,充分发挥“心理保健医”的实际作用,使“四特”职工感受到工会贴心的服务,让他们从工作、情感的困惑和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充分利用职工服务站,
设定“心理驿站”,帮助职工解疑释惑
面对职工生产生活中集中涌现出的“老大难”问题,厂工会充分发挥职工服务站的作用,形成了以工会领导主管、基层工会主席参与、密切联系一线的“情感联络员”,形成了厂、矿、队三级职工心理服务工作网。把职工服务站作为真正为“四特”职工解疑惑、出路子、祛困扰的援助服务“驿站”。二矿“联络员”小杨发现,采油工小王因长期压力影响,患急性应激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工作。他带小王来到职工服务站,工作人员认真帮助小王分析原因,找准根源,并帮助小王联系厂工会,安排他接受专业心理疏导。如今,小王已经顺利走出心理阴影。
厂工会通过开展“爱心小分队”送服务下基层、“心理健康百条短信传递”“心理驿站”心理应急帮扶等形式,每逢“四特职工”处于岗位调整、家庭变故等敏感时期,及时跟进服务。开设“一厂职工服务站”微信公众平台“一厂员工心理成长之家”等微信群,聘任心理专家和志愿者在线解答职工心理问题,围绕心理百科、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场心理等模块,每天刊发心理资讯,帮助职工保持阳光心态,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搭建“心理课堂”,培育专业疏导能力
厂工会本着“职工服务,从心开始”的工作理念,把提高工会干部心理疏导能力作为提升整体业务素质的重中之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心理培训,创造条件为工会干部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心理课堂”,把工会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对职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作为当好职工“娘家人”的首要前提。
积极制订“内训师培养计划”,选派热爱心理咨询工作的80多名骨干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辅导班,53人取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证书;先后选派30多人次到北京、厦门等地,参加台湾心理导师“爱的旅程工作坊”;举办“心理咨询师诊断、咨询实战技能培训班”“自我成长工作坊”,提升实战技能。“四特”职工内在“冰山”,在做一个内心和谐咨询师的基础上实现“助人自助”,有效帮助职工积极乐观地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根据职工都应用网络的特点,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厂级网站上建立“心灵之窗”心理咨询网络论坛,让一些碍于情面、思想有顾虑的职工能够在网络上直言不讳。某基层队的小李是一名采油工人,偶尔有尿床的毛病,这个难言之隐把他折磨得神情恍惚,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网络论坛中心理咨询师得知他的病情后,通过心理疏导,鼓励他这个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通过治疗后,小李摆脱了内心的阴霾,极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心理诊所”“心理驿站”和“心理课堂”,形成心理服务全网工作体系,及时了解掌握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对“四特职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援助,让他们有地方、有机会表达,及早发现职工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工会)
(责任编辑: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