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研究

2016-05-14杜旻昱徐维杰

绿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表达景观设计园林

杜旻昱 徐维杰

摘要:指出了戏曲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同音共律。通过分析中国戏曲现状,揭示了戏曲文化对景观设计的意义,并从戏曲与园林的共同点出发,结合戏曲元素符号、色彩、发展序列、时空观和互动性,提出了将戏曲文化渗透到园林景观的方方面面,既满足游人休闲观赏的需要,又达到学习戏曲文化知识的目的,促进我国地方戏曲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今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园林提供思路。

关键词:戏曲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2603

1 引言

戏曲和园林二者是共通的。园林大师沈从周曾建议园林学者学习昆曲,可见戏曲与园林间的联系。著名学者金学智把戏曲和园林概括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两个综合艺术系统,认为二者关系密切,在风格、结构与形式等方面表现契合[1]。因此,若将戏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中,必定有助于改善当前城市的园林景观面貌,促进中国戏曲事业的进步,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2 中国戏曲的发展现状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戏曲剧种的形成发展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多以地域命名,如国粹——京剧、淮剧、黄梅戏、粤剧、河北梆子、昆曲、秦腔等,相应地,各个地方戏带有地域性烙印,具鲜明的地域性、乡土性和民间性。纵观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戏剧,其中古希腊戏曲和印度梵剧分别在公元前120年和公元10世纪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中国戏曲以地方化的创生发展模式此消彼长地保存下来[2]。然而随着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娱乐形式呈现多样化,电影电视艺术事业和流行音乐蓬勃发展,曾经的“艺坛魁首”——戏曲遭受冲击,不少年轻人不会说家乡话,也不听家乡戏,戏曲演员和观众出现断层,加之不少地方戏个性不再鲜明,表现形式大同小异,有的剧种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3],中国戏曲的传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3 戏曲文化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3.1 突出地域特色,传承戏曲文化

地域文化是地区历史文明的精华所在,是研究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带有民间地方特色的建筑、园林被拆迁或破坏,追风现象的出现使各地的园林景观失去了色彩,各个地方的景观特色已不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城市的特色戏曲文化进行思考发掘,然后加以整合并融入园林景观,可以让地方的园林景观其有独具一格的赏析价值,有利于保护与传承当地戏曲文化、增强文化凝聚力。

3.2 促进戏曲文化营销

近年来已有不少城市采用地方特色节事活动来提高美誉度,实现文化营销,如洛阳牡丹花会、淮扬菜美食节及陕西戏曲大观园等,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既取得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地方知名度,并方便游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因此,戏曲与园林的结合,对建立一个富有艺术性、地方性、旅游性、趣味性、群众性的文化大观园有积极意义。

4 设计原则

戏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赋予绿地以明确独特的认知形象,打造集大众休闲、教育科普、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绿地。根据场地被赋予的戏曲文化内涵,并结合基址的周边环境,在园林规划中应参考以下基本原则。

4.1 规范性原则

在满足场地实际需求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划技术规定执行各项要求。

4.2 整体化原则

一方面,结合基址对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协调好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建设;另一方面,注重规划区域内部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局部设计在遵循与整体风格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

4.3 生态化原则

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适地适树,使建成后的园林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市民提供优美而舒适的休闲空间。

4.4 人性化原则

以能使游人体验、参与、互动为设计的基本要求,从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游人的行为规律出发,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整合分析,创造宜人的景观和亲切的尺度。

4.5 文化性原则

紧紧围绕戏曲文化主题,充分运用各类景观元素,在布局、材质、色彩等方面相互配合,建设特色突出的戏曲文化游览园,达到向游人宣传和弘扬戏曲文化知识的目的。

5 戏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方式

5.1 展示戏曲之“形”

5.1.1 元素符号的使用

入口广场区作为联系园内外的纽带,倘若融入富含戏曲元素的小品和建筑,便能开门见山,表现园林的戏曲文化主题。可以立景观柱,柱上刻有不同书法字体书写的“戏”字,利用高大而主题鲜明的构筑物吸引过往行人视线,也增加了公园景观的识别性。此外,还可以设计仿古园门作障景,以此增加游园的趣味,因为花园是古典戏曲常用的空间和形态,像《牡丹亭》、《西厢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戏曲故事都发生在角门之后的花园空间[4]。又如上海长青公园入口以石墙为出发点,做成侧卧的二胡形状[5]。在铺装材料方面,圆形的拼贴,可以体现戏曲动作讲究圆润内收,以圆为美。此外,各类特色雕塑、景墙、座凳、亭廊、宣传栏、指示牌、垃圾桶的设计都可以带有戏曲文化元素。例如,陕西戏曲大观园设有生、旦、净、丑四类戏曲角色的脸谱景墙、《斩李广》等秦腔彩绘雕塑和礼泉弦板腔皮影戏等地方戏曲圆雕,集中展现陕西地方的民族戏曲文化主题。园区中央可以矗立高大雕塑作为游人视线的焦点,雕塑拟结合戏曲色彩、水袖和脸谱元素,将明快的颜色、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融入雕塑之中;石砌的树池可以雕刻中式古典纹样;座椅利用官员乌纱帽的帽翅形式作扶手;草地上点缀戏曲剪纸风格的雕塑,亦或立竹简书写戏文。

5.1.2 戏曲色彩的表达

戏曲色彩有成熟且独特的体系,带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特征[6]。黑是公正严肃的象征,红是耿直忠正的代表,白是阴险狡诈的体现,绿则富含侠骨义肠。这些色彩可以同缤纷多姿的园林植物相对应,在园林中可以使用流线型和色彩缤纷的灌木、花带表现戏曲色彩。

5.2 彰显戏曲之“韵”

5.2.1 景观戏曲序列

虽然中国各地的戏曲形态不同,风格各异,京剧雍容,昆曲典雅,越剧宛转,秦腔朴实。但它们演绎的故事情节通常是相通的,大多一波多折。因此以戏曲情节的发展顺序作为全园的景观序列,通过收放结合的平面空间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包括绿化、水体、雕塑、景墙、亭廊、公共设施等),创造起承开合的空间序列。戏曲的缘起,交代故事在何时何地发生、人物关系如何等等,剧中的人物出场,性格初显,引起观众兴趣,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即在主次入口处简洁明了地点明园林的文化主题,给游人留下初步印象,引人深入。作为戏曲情节进入高潮前的进展阶段,发展是整个戏曲故事的重心,内容最多也最关键,整个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会在发展过程得到体现,这是就可以借助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蜿蜒的园路加以体现。高潮是戏曲情节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设置开阔的中心广场,使游人的情绪达到顶点。戏曲结尾的显著模式是大团圆,即使是悲剧也常插入光明的结局,这种对公义天理的笃信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倘若造园需要水景则可以一泓湖水收尾,平静的水面与安静的氛围使游人心境得意平复,又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5.2.2 虚拟性的时空艺术

时空自由转换是中国戏曲的显著特点。戏曲注重的是营造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舞台时空,“方寸之地可写千山万水,七尺氍毹尽展宇宙乾坤”;戏曲表演利用演员与观众的心理默契,取得对一些物体的象喻理解:“一鞭代马”、“双旗为车”、“叠桌为墙”、“方布为城”[7],场景的变化也很是自由,一个上下场在空间上可以相隔三五步或千万里,在时间上可以是瞬息之内亦或三年五载,让有限的舞台表现出宏阔的效果。

该虚拟性的时空艺术可以在园林中得到表现。如造园家、戏曲家李渔规划的芥子园面积虽小却巧于因借,容纳须弥;苏州博物馆内的片石假山之景,缩微摹拟,好似攀援过座座高山,在咫尺天地中再现自然的鬼斧神工;扬州个园,在固定的小空间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流程设置景物,表达一年四季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并进关系。

5.3 互动式的戏曲体验

5.3.1 提供梨园芬芳的活动平台

城市园林设计的作用不止观赏,更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园林景观是没有意义的。“以人为本”应考虑使用者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园区可以集中设置开阔的活动区域,方便戏迷们在此表演和交流,形成鲜活而互动的新民俗景观。例如淮安夕阳红文化广场开辟了一片硬质铺装地带,成为淮安戏曲爱好者的活动中心。

5.3.2 开辟寓教于乐的教育空间

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若要追求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人,即提高人们保护戏曲文化的自觉性。一方面,可以在园内建设戏曲文化长廊,利用宣传栏来科普戏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设景墙,用浮雕的形式展现地方戏曲中典型的故事场景。这样一来,游人便可在游园休憩的同时了解和学习戏曲文化,充分发挥园林的教育功能。

6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园林设计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戏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渗透和运用,保持了地域文化的延承,只要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就一定能促进戏曲文化与园林景观的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郑传寅.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论地方戏的特质及其未来之走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6.

[3]钱伟芳,王腾飞,赵树宇,等.从淮剧文化浅透大运河文化之大众性层面:以淮安为例[J].才智, 2011(04):236~237.

[4]崔红梅.古典文学中的“花园意向”解读[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

[5]储琪春.“戏曲文化”与“新中式园林”的结合体:长青公园硬质景观设计[J].中外建筑,2011(7):110~111.

[6]郭 宇.当代设计中的中国古典情怀[J].美术大观,2013(7):106.

[7]廖 奔.中华戏曲文化美学及其现代转型[J].文化艺术研究,2010(2):129~15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opera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culture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t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opera, and uses Chinese opera symbols, colors, development sequence, space-timeand interaction to buildopera culture into landscapearchitecture. It can not only help visitors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opera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ng the scenery, but als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culture. Besides, it provides ideas for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hinese opera cul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 design; expression

猜你喜欢

表达景观设计园林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