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中运用研讨式教学探析
2016-05-14刘童玲方成智
刘童玲 方成智
摘 要:研讨式教学在20世纪末被郭汉民教授推广到高等学校课堂,至今深受广大教职员工的推崇。近年来,随着对此方法的深入研究,研讨式教学对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研究生具有人数较少、便于实施研讨、知识储备相对丰富、易接受新的教育方式等优势,在研究生课程中运用研讨式教学的具体策略是:以启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原则,以构建对等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学生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01-02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当前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国家科研项目的开发、新理念的提出、前沿知识的推广以及基础理论的完善等任务。因此,研究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那么,研究生教育理所当然的显得格外重要。自19世纪柏林大学开设研讨课程开始,研讨式教学被看作是高等教育中较有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若在研究生教育中推广研讨式教学这样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在校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的优势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典型。研讨式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法更能鼓励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讨、发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研讨式教学的根本性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应该掌握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方法,使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
1.研究生人数较少,便于研讨的实施
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教育。随着政府政策的放开,允许民办高校存在之后,各大高校为争夺生源也逐年扩招,本科录取率节节攀升。而根据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自2003年之后我国研究生录取率逐年下降,至2015年我国研究生录取增长率为前一年的-3.8%。由此可见,现今中国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筛选是如此的慎重和严格。研讨式教学本就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一个课题、一个观点由导师们提出后,可以很容易在研究生中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导师和同学之间畅所欲言。正是有人数少这个优势,研讨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实施到每个人的身上,共同参与讨论,不会因人数众多而不能面面俱到。
2.研究生知识储备相对丰富,易接受新的教育方式
2014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172万人,录取人数仅为56万。由此可见,研究生是在本科生里选拔出来的精英尖子。因此,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成绩优异,知识储备丰富,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更易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当导师以专题研讨的形式给出要教授的内容时,学生们会迅速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搜索相关信息,并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导师的思想也更容易渗透到学生当中去,以此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转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研究生有相对足够的知识积淀,当导师们将前沿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传达给学生时,学生会及时吸收反馈,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甚至会在此过程中迸发出更为深邃的知识火花,这不仅仅开阔了研究生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导师们的知识理念,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可见,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落实,不但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更是体现教学相长的生动案例事实。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式教学的策略
虽然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要求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都应具备以下能力: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不仅为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提供可能性,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研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下面将分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1.以启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原则
传统教育模式即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常常照本宣科,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大量的知识以“填鸭”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当然,学生若想吸收这些人类智慧的精华,必定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老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忘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长此以往便会失去主体意识,把自己当作被动的“知识接收器”。这样的教育现状即使是到了研究生的教育阶段,也还没有明显改善。
传统教育思想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分科教学,系统传授各种基本文化知识,固然有重视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优点,但忽视了知识需要更新和与时俱进。研究生的教育已经不同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更应该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能一味地接受,更应该积极地反馈。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作为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自觉的认识和能动性的把握,包括:独立自主性、责任使命感、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研讨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原则,使研究生准确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一旦养成了主体意识便能极大地激发自己的研究热情和兴趣,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在于需要具备自己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研究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拥有思辨性、观察力、批判精神。而主体意识的启发,不仅仅旨在明确课堂身份,还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师可以通过贯彻以启发学生主体意识为原则的基本理念,达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使研究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从真正意义上转变传统教育模式。
2.以构建对等师生关系为基础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便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更为深重。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是权威,是领导者、指挥家,是至高无上、不得质疑的存在;学生则是服从者、依附者、只顾追随权威而无自我人格的盲从者。老师们习惯让学生保持一种畏惧感,忽略学生发出的声音,从而失去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意识。学生也会因此失去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即便是到了研究生教育阶段,多数时候老师都在自顾自地教授,学生也只是麻木听从。
研讨式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师生不平等的观念。之所以名为研讨式教学必然是要将研究和讨论相结合。通过师生平等对话的形式,消除师尊生卑的观念,研究生们畅所欲言,与导师一起明是非、■曲直。研究生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会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会不断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导师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协同者、引路人甚至可以是学生们辩论的主持者。导师会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不但能让学生们迸发出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内在潜能,甚至还能在众多学生的思想里创造出新的学术观点。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以构建对等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优势就在于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使学生更从内部接受并尊重老师的教育成果,导师也同样发现学生思想的宽广,真正做到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民主对等。
3.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这样批评传统教育:“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获取知识。”传统教育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甚至教导出的学生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不再是知识的习得,而是自主习得知识的能力和探索新视野的能力。研讨式教学可以通过项目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素养。研究生教育不再满足于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导师研究钻研疑难问题的思维和自己寻找问题的敏感。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导师会在给予适当帮助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安心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导师这时就像是一个关键节点,只是稍加指导,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思考问题,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近十年来,我国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而研究生便是这其中的生力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康有为曾说:“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由此可看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种解决难题的能力,一种对常规问题另辟蹊径寻找全然不同答案的能力。研讨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使研究生不再局限于自身学科的狭小领域中;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使自身的知识相互融汇、综合、渗透。创新性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所在,而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又是以此为目的,两者不谋而合。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更具学习兴趣,这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三、结语
研讨式教学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我国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研讨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目前我国多所研究型大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与深化研讨式教学,为完善我国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研讨式教学若能广泛应用在研究生课程中,必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 (2): 108.
[2]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 147.
[3]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67.
[4]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
[5]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6]顾红,孙光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7]唐春红.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