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牵手行动”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

2016-05-14王佳宁

学理论·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运营模式

王佳宁

摘 要:近年来,创新和改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推行的机关党支部与院系党支部“牵手行动”为例,分析总结了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牵手行动”的运营模式及其创新之处,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牵手行动”;研究生党建;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133-03

研究生党支部是对研究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基层研究生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主要组织,是研究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和主导力量,对于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党建组织工作显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高校应当不断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运营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凝聚研究生党员的力量,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合格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一、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外部环境的变迁、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深入,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研究生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外交流力度大,研究生党员思想变化多

当前,越来越多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校际合作交流及导师个人项目出国交流深造或参与国际会议。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为例,近两年,对外交流研究生高达35人次每年,占全体研究生的70%。如此大规模的对外交流,给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在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研究生的迷茫与困惑日益增多,群体思想状况多样化态势明显,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以及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二)研究生党员比例高,部分研究生党员意识淡薄

大部分重点高校研究生党员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党员比例的攀升造成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难以凸显,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党员意识的淡薄,影响了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北京理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研究生阶段,威信‘非常高的党员比例只有5.5%”[1]。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本应是自觉的行为,然而部分研究生党员意识的淡化却大大削弱了研究生参与组织生活的动力。在对待国家政策等关键问题的态度上,研究生党员也出现了信仰缺失、评价偏颇的现象,失去了党员主动参与国家建设应有的积极正面的态度。

(三)传统组织生活单调,形式缺乏新意,开展不够规范

传统的研究生党支部活动大多以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日常的党员发展工作为主,通常与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结合不够,与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成才结合不够,组织生活的含金量不高。活动形式以学习讨论为主,形式不够新颖,缺乏体验性、参与性与分享性,难以调动研究生的参与热情。此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研究生的组织生活开展得并不规范,许多时候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能顺利开展也影响到了党支部组织建设的松散,使得学生党建工作缺乏得力的抓手。

二、“牵手行动”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结合点

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3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六点要求,其中包括“加强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根据中组部、教育部精神,制定了《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及《机关党工委2015年工作计划》,开展“机关党支部与院系党支部‘牵手行动”,即:每个机关党支部和院系的一个师生党支部“牵手”;每个机关党支部至少向“牵手”的院系党支部提供一项特色服务项目;每个机关党支部和“牵手”的院系党支部至少开展一次特色组织生活。在充分征求院系意向的基础上,共有18个院系的46个党支部与机关的28个党支部“牵手”。

实际上,高校将“牵手教育”融入党建工作并非华东师范大学首创。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3年起就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尝试“牵手教育”模式,并成功申请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项目“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研究”课题。课题中着重对“牵手教育”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认为“‘牵手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之间的关系而言,二者在育人的主旨和对象上相通、内容上交叉、实践操作上又有诸多相似,进一步强化和扩大二者的契合,对提升其各自工作效果,全面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研究生党建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薄弱的环节,更需要“牵手行动”作为改革发展研究生党建的工作契机。“牵手行动”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对彼此的理解,使原本在不同层面各司其职的支部有了交流的机会,在支部间架起了桥梁,而这样一种“牵手”的形式,可以说是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的“活性菌”,使支部的活动顿时变得有活力和丰富多彩,增加了支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行政单位与行政对象的“牵手”,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一方面能够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也能够增强配合度。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增进沟通、交流经验的平台,则有利于资源共享、汲取经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牵手行动”运行模式分析

对外汉语学院2014级研究生党支部和国际教育中心教师党支部,这两个支部都肩负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出口和名片。自“牵手”以来,支部共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牵手活动,包括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志愿服务,均在不同层面上取得了成功。下面基于两个支部的合作成果,对“牵手行动”运行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一)资源牵手

国际教育中心的党员老师们涉外经验丰富,对于如何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阐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礼有节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该支部党员均是党性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党员。对外汉语学院的研究生也多致力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是极具活力的新鲜力量。和国际教育中心的老师相比,经验相对匮乏,两个支部资源的互补之处正是牵手行动的价值所在。

在确立了首先通过共享“资源”促进两个支部建设的模式后,两个支部首先开展了党内的业务经验交流会。这种形式优势在于灵活性比较强,经验交流会的主题切合党的最新大政方针,特别是对外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听取不同党员对文件、政策和精神的解读,这是共同提高党性修养的最直接的办法,经验交流会灵活性强、覆盖面广,可以作为常规活动举行,同时交流会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能够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见贤思齐,共同进步。

在了解到国际教育中心一部分党员老师曾经也是对外汉语学院的毕业校友这一特殊情况后,结合时下全国掀起的就业创业讨论热潮,两个支部还开展了职业生涯发展交流会。主要通过党员老师的现身说法,为还在对未来发展前途迷茫的研究生党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得研究生们尽早思考和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激励研究生们勇于设定并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成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推手。

(二)服务牵手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作为党员,奉献是检验党性的具体实践。“牵手行动”在整合两支部适宜合作的资源之后,教师党员协同学生党员开始在实践层面开展“服务牵手”活动,走在全校以党支部为载体的志愿服务的前列。

每年9月开学季,国际教育中心负责全校近1 000名留学生的报道事宜。留学生新生报到事务繁杂,时间紧任务重。这也是对外展现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服务与文化的第一站,一旦做得不好可能会影响留学生接下来几年在上海学习生活的体验,甚至会影响他们回国以后如何评价中国。在接到留学生迎新报到的任务之后,研究生支部所有党员无一例外都参与到了协助国际教育中心党支部负责的各项工作当中,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当然,这里的“人民”这一概念更具包容性,党员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服务。对于大部分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或许之前只是一个名词,但师生共同服务留学生报到使共产党员的形象在留学生的面前鲜活起来,行动起来,也真实起来。

“服务牵手”也是高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一个突破口。通过牵手行动,教师支部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通过将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实处,强化教师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也直接影响和鞭策新一代学生党员,坚定地在党员党性层面严格严于律己,严于修身,将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做到实处。

(三)文化牵手

通过“牵手行动”寻求资源和服务层面上的整合之后,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们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提升。并开始主动提出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学习的需求。两支部的“牵手”也进一步延伸至建设特色学习型支部文化的“文化牵手”层面。

结合两支部自身特点,文化牵手的主题也围绕着国际形势与国际传播展开。首先举办了“跨文化交际与适应”专题座谈会,邀请跨文化交际专家窦卫霖教授来为讲解“跨文化交际与适应”。接着又邀请国际关系专家冯绍雷教授主讲“一带一路”与当前大国关系问题。专家们极具洞见的解读,丰富了研究生党员的知识储备,也激发了研究生们走出书斋,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放眼国计民生,不断思索当代青年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应当如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专题座谈会后,两支部师生针对具体在处理涉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党性修养。研究生党员主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加强,认识和思考问题也变得更加开阔和全面。学生党员将这些宝贵经验与非党员同学再进一步探讨交流,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发挥的先进性也得以更好地凸显出来。

四、 进一步推进“牵手行动”促党建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对外汉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与国际教育中心党支部“牵手行动”开展的实效来看,资源牵手、服务牵手、文化牵手的运行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如何进一步推进“牵手行动”促党建发展,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保障。

(一)制度保障是重中之重

“牵手行动”一旦需要做成一个有特色的体系,使其具备延续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活动,成为可为其他党建创新提供借鉴的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首先不可缺少的就是完善的制度保障。各基层党委要将“牵手行动”列入重要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学生工作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学生党支部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思路创新是发展之本

在探索师生“牵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首先,可以思考学生党支部“走出校园,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3]的新模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把握思想引领和宣传高地,通过易班党课、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上学习交流方式,更加接近学生群体。最后,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比如可以通过红色故事会、党建知识抢答赛等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活动,改变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做到寓教于乐”[4]。

(三)人才培养是依托之基

“牵手行动”中除了教工党支部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工作党委、辅导员、基层院系党委、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职能。通过以学生党支部自我教育,各方力量的联动合作,进而保证“牵手行动”的全方位开展。这其中需要狠抓人才培养,在广大师生党员中间,发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培养具有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党务工作者,确保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为高水平教育提供思想导向、组织保证和方法论指导的重要助推力。通过师生“牵手”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牵手行动”创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仍有不少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华东师范大学的探索才刚刚起步,需要经过更多实践的证明和考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牵手行动”是教育创新在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个新尝试。我们将继续不懈探索,在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不断向着高水平研究型迈进的同时,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德煌.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实证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106-109.

[2]雷广臻,王洪志.试论高校“牵手教育”与党建工作契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9.

[3]赵正桥,陈薇,陈志霞,梅雪.提高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3):49-54.

[4]马林海,温静.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1(6):24.

猜你喜欢

运营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运营模式及其创新路径
P2P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分析
通用航空医疗运营模式分析
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中国商业WiFi行业分析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