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

2016-05-14张光山

学理论·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观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

张光山

摘 要: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增强文化自觉,不仅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命力,扩大影响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024-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51。在理论和现实关照下,把文化自觉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范畴加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是指认知、理解和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兼收并蓄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新和繁荣。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范畴内,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就直接表现为文化自觉,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我发展、传承、创新的内在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

一、文化自觉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但是,人类对自身的文化规定性的自觉认识是相对晚近的事情[2]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3]162这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超出了以往哲学流派强调“绝对精神”或是强调“抽象的人”等等局限性,实现了哲学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转向,也凸显了马克思对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高度关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建立于对人的生存处境、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基础上,人是马克思进行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基于此,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理论自觉和哲学取向,从根本上来说是哲学研究走向现实生活的结果。

马克思在论及人在自由的有意识的文化创造中确证自己的本质时,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4]304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得以公开展示,人通过对象化活动确证了自己的本质。这种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便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在文化实践中的表现,是人对自身文化规定性的自觉认识。文化起源于人对自然及其本能的超越本性,人的这种超越本性使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永远指向未来。因此,人的这种本性,注定了人类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处在不断创造和被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着自我完善、不断推动着自我超越、不断推动着社会进步。可以说,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人通过实践活动一步一步自我实现的历史,就是一部深深打上人自由自觉的符号的文化发展史。

二、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领域的运用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5]22认识活动作为人的基本实践活动,马克思强调了人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自觉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性的根本表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文化自觉体现为人在文化发展上的主体自觉性,是文化主体对文化活动自觉地反思、构建和创造活动,是对文化活动能动的反映。文化自觉问题实际就是认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领域的科学运用。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进行批判改造,最终形成了科学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导理论。

文化活动中,文化自觉缘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结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导致文化的力量从历史进程的潜流中生发出来,另一方面是人类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出了问题或者成为问题,人类在自觉体验到文化力量的同时开始遭遇文化的问题[2]3。可以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意识增强,信息化技术手段带来了人类交往形式的革命性变革,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特征,经济、政治等各领域文化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力量在个人存在和社会运行各个层面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同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引起高度关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赖以生存的文化本身。文化问题成为当代各种社会历史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结合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我国建设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中国精神世界影响不断扩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深入人心。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彼此之间还不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等。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反思发展带来的发自人之生存的焦虑和危机,从而更好地指导文化实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文化领域的生动展现。

三、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文化领域的映照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的文化自觉是一种自觉的历史活动。恩格斯指出:“历史的发展使这种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时期中,人自身以及人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都将突飞猛进,使以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6]422也就是说,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特别是文化创造活动将日益自觉——通过文化创造活动更加自觉地充实和发展自身,引导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6]120。在这里,文化自觉成为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自觉的历史活动。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觉并不是一种盲目的无规律的历史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7]470-471“不是臆造新的无产阶级文化,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在其专政时代的生活与斗争的条件的观点,发扬现有文化的优秀典范、传统和成果。”[8]334这种自觉、这种创造要求我们自觉审视历史,认知、理解和诠释无产阶级文化历史和传统,并十分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9]299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观,文化自觉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只有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前进方向以及应当坚持的原则,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真正承担其历史使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创新和繁荣。

四、文化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文化领域的要求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11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性“吻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问题,表明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正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的这种深刻理解,奠定了马克思文化理论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实践需要,审视和反思文化观念中对人的主体性重视,发展理念是否符合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要求等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共产党人特有的马克思主义智慧,正确面对发展问题,冷静应对复杂局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32,再一次把对人民的尊重和关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摆上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1]103这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给予的时代回答。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的文化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的是一条开放、包容、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塑造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衣俊卿,胡长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文化观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