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探路特定问题调查
2016-05-14胡国强赵晓思
胡国强 赵晓思
2015年,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在财政存量资金特定问题调查基础上,继续发力,开展针对固定资产的特定问题调查,进一步巩固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把人大刚性监督落到实处,不让“硬”监督“软”着陆。
人大是国之重器,不鸣则已,鸣则掷地有声。近两年,一声惊雷响彻云海缥缈的云和大地。面对家底不明,土地不实,云和人大利剑出鞘,直指要害,通过特定问题调查,摸清了沉睡的资金,找到了闲置的国土。
特定问题调查出成效
2014年,面对一边债台高筑,一边存量资金“沉睡”不“醒”的局面,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启用特定问题调查,来摸清“家底”,盘活“趴”在账户里“睡觉”的资金。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足迹遍布政府本级财政、65家一级预算单位及10个乡镇(街道)。同时,首次对财政局专户资金、国库存款作了全面调查。
“通过地毯式、全面的核查,钱放在个人户头上的情况少了。” 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国华认为,“这次调查的效果非常好,既摸清了家底,同时也督促了政府盘活资金。”
2015年以来,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两次听取了政府关于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决议》情况的汇报。
全县开展的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回收工作,对结余结转资金两年及以上仍未使用完毕的,一律收回县财政统筹安排。累计收回部门结余资金9308万元,整合财政专户结余资金12839万元。累计调度基本建设项目间歇资金10.22亿元,利用间歇资金直接偿还以前年度到期债务本金1.47亿元,相应节约需另行融资的成本约2500多万元。
此外,为了实现财政闲置资金效益最大化,还与银行签订《财政资金银行存款利率协定书》,所有财政性资金活期存款实行协定利率,年利率从原来的0.35%提高到1.15%。
人大特定问题调查“亮剑”存量资金,有力改变了传统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做法。这次破冰之旅,是“摸清政府家底”的一个监督样板,也是“激活”法定监督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全省乃至全国鲜见,具有深远意义。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云和县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特定问题调查的报道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10月1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云和就该县采取特定问题调查这一监督形式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掘九井而无一水,非无水也,力不及也。”人大监督贵在持续。这次探索实践也为第二次的特定问题调查开了好头。2015年,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将视线转向了以房屋和存量土地为主的固定资产,希望通过特定问题调查,在管好钱的同时,也管好物。
“土地的问题有很多历史原因,长期重建设、轻管理。”云和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梁殷提及对土地的调查,不禁感慨土地的历史问题多,调查起来更为复杂。家底不实、账实不符,收支分离、缺乏监督,资产闲置、管理滞后,征而未批、征而未收等问题长期存在。
“土地征用的情况更加混乱,更加复杂,量更大,涉及面更广。”马国华主任也表示,要彻底弄清存量土地和房产,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资金是看得见摸不着,以货币的形式,但有账;而土地,则是看见了也不一定找得到,很可能没有入账。”同时,对土地的调查更需要专业知识。
困难面前,云和县人大常委会没有选择退却。“人大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更要有直面问题的硬气和担当。难度更大,成效也会更大。”马国华认为,人大在监督上要吹响冲锋号,以改革破题的精神激活特定问题调查权,继续用好这一柄“尚方宝剑”。
特定问题调查剑指固定资产
2015年1月15日,在云和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国有固定资产开展调查的决定》。
为更好发挥特定问题调查的制度功效,调动各方力量,把问题弄明白、搞清楚。云和县人大着力在专家组构成,调查的手段、方式、范围等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专家组成员都是人大相关工委根据业务能力等诸方面考虑商议出来的。”云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科科长王伊健告诉记者,由于针对土地的调查需要专业知识,常委会对于专家组的组成十分重视,“选的都是业务骨干”,事实也证明这对后续落实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土地面积怎么测量,怎么计算,不是光凭经验就能做到。为此,云和全县召开了动员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集体培训。
尽管做了细致的前期工作,但第一次自查核查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缺报漏报情况比较普遍。有的是由于历史久远,相关资料缺失,人员更换,单位也想不起来了。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015年6月9日,云和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对固定资产查漏补缺和重新填报工作的通知。
“以前很多都是临时指挥部,项目结束了,指挥部就撤走了,档案也就不归档了。” 云和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副主任石黎明指出,档案不归档,只是人交人转接,很容易造成资料缺失,导致土地权属不明或者根本就想不起来还遗留了这么一块土地。
云曼酒店项目由宋城集团开发,原先县旅游开发公司出让了1800亩土地,但最终企业只用了1200多亩,还剩下594亩土地未使用,但也没有进行填报。相关部门去了解情况,连公司经理都不知道还有这块遗留的土地,后来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当时的职工,才联系到当时的“经办人”,找到相关资料,重新测量、整理,资料归档,总算找到了这块被遗忘了的土地。
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召开全体职工座谈会,包括离退休的、调离的,都请回来,通常一家单位就要开好几次会。”梁殷指出,通过这种方法,靠大家各自的回忆,找到、找齐资料,或者想起一些线索,再根据线索,到现场去核实。“调查的过程十分艰辛,往往来回跑七八趟才能确认闲置的国有土地或房产。”
“征用地的结算、后期完工资料移接等前后脱节,结算不及时,用了多少地,剩下多少地,都很模糊;还有带征土地的比例问题。”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王伊健表示,“这么大的问题通过一个部门去应对困难很大。而通过调查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重新填报后,漏报的少了,调查也取得了成效。”
调查委员会根据各单位重新填报的相关材料进行了统计和汇总,发现此次调查一共查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县属国有企业共有存量土地9016.26亩,估价约42.15亿元;闲置房屋、建筑物可确认建筑面积约26.6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14万平方米,其中确认被侵占房屋建筑面积约5.92万平方米,账面原值约2.02亿元,账外估值约1.35亿元,按市场价估值约5.84亿元。
“牵了一个好头,梳理出很多问题。”云和县国土局储备中心的陈露明认为,相关单位以调查成果为基础,做好了全面自查。比如自身的单位,就对报批的土地,每个地块都作了清查,“知道土地在哪里,有没有工地,面积多少”,对这些问题都有了了解。同时,调查结果对于科学控制征收和收储规模很具指导意义,“今年土地的收储规模就比去年有缩小”。
后续管理盘活齐头并进
调查只是第一步,找到的这些存量土地和房屋如何盘活利用尤其重要。像存量资金一样,让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才是这次特定问题调查的最终目的。
“后续工作要继续做好。”马国华主任强调,下一步管理的难度很大,要做的工作很多,制度要建设好,管理责任也要明确。“完备的、手续齐全的,可以交给政府土地收储中心归档;一下用不到的,地块较小的,可以作为零星土地出让、耕作租用。”
“我们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对闲置土地的调整分年度、分时期、分部门去落实。”石黎明表示,各类土地、房屋由哪个业务部门去管要进一步明确,带征土地怎么去管也要明确。与规划部门的前期沟通也很重要,要及时改变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优先选用闲置土地。
而在实际过程中,盘活利用并没有那么简单。
“盘活的难度非常大。”陈露明直言,由于土地的问题十分复杂,涉及地块、地形、土地性质等,要做到完全合理利用十分困难,但盘活势在必行。
“我们现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目前我们推的一些小宗土地利用还不错。”陈露明表示,在发展部门、规划部门做项目规划、选址的时候,建议优先在存量土地上选址。
同时,他也表示,部分存量土地属于一些边角料,很难单独利用,在选址规划时,大的、方正的地块划进去了,边角料被剩下了。“我们建议有关单位用作绿化、停车场等。”
比如,中山街电力大楼对面,游泳馆附近,有一块工业园区征地后留下的边角料,总共5亩地。正好游泳馆要提升等级,进行扩建,就将这5亩地用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一个公共停车场。既满足了游泳馆提升需求,又盘活了边角料土地,同时,还给百姓带来了便利。
还有一些工业用地,通过政府的协商,用作一些养老等项目的建设。例如,云和县公园路北侧(早畈地块)原是新云玩具厂所在地,现在玩具厂的工业生产功能区转到了工业园区。经过政府出面协调,这块地就用于养老福利中心和老年大学的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60%。
“能把土地多用一点就是一点。”陈露明透露,现在国土局储备中心也在积极思考如何盘活更多存量土地,“例如,结合美丽县城建设、生态旅游以及特色小镇建设来整合考虑利用”。
“接下去要往盘活存量上做文章。”梁殷也认为,盘活工作十分重要,云和在这方面还在摸索中前行,接下来也会组织相关人员去其他有经验的省市考察、学习,争取结合云和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近两年,云和县人大连续开展两次特定问题调查,很好地激发了人大监督的活力。“最重要的其实是责任心,要有担当精神,要出于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为人民管好钱和物,为云和经济发展作贡献,改善民生,推动政府当家理财,是人大的职责。”马国华表示。
对这两次开展的特定问题调查,马国华谈了他对人大监督的体会:“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真功夫,运用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打好组合拳,在抓上求突破,在干中见实效。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要有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达目的不放手,没有效果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