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必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6-05-14王文祥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有创新型人才。采取相关措施延揽天下人才这是权宜之计。长久之计是我国要在大学期间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各式各样的创新型人才;若达此目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开设一门“一通百通”的课程,这就是论这一宇宙真理,使学子们在顿悟之后,将成为不拘一格的创新人才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之所必需。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大学生;一通百通; 论
党在十六大时,就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若此就必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必须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有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创新人才自然是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驱动创新实质是驱动人才;增强国际人才竞争的优势,集聚各方人才,这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如何延揽、集聚人才这是顾在眼前、急在当下。该国策若能长久坚持下去,也可以说是长远之计。然仔细推敲,人才源于何处,人才如何成长,总有力不从心之感。因为你懂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道理,其它国家也会不甘示弱。因此在相互争抢人才市场的过程中,人才必然显得匮乏、无力。况且人才并不是天生造就,关键在于从小就开始如何进行培养。
办教育就是培养人才,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本文所谈培养人才是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则是值得每个国人需要深思的问题。大凡谈人才,通常可有庸才型、英才型、天才型三种。庸才型是绝大多数,关键是如何易其位。自有教育以来,可能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即使孔老夫子,在弟子三千人中,佼佼者也是屈指可数。到目前为止,大学在我国可谓不少,但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多少是创新型人才,有多少是英才型、天才型,则不得而知。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早就为何谓“老师”下过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人生都要经历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人生在这样四个不同的成长阶段,学子们所面对的老师只是传道不同、授业不同、解惑不同。以大学阶段为例,在2014年大学迎新第一堂课上,笔者在网易新闻上看过清华、浙大、南京、复旦、北大五位校长给新生第一堂课的讲演内容,即可窥当今大学能否担当建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之一斑。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行大学之道 成君子之风》的讲话。他告诉学子在清华将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演讲中,跟学子们聊起了在他看来,学生们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
南京大学陈骏校长在《崇德修身 奉献求真》中,勉励新生:一要登高望远,立志成才;二要脚踏实地,虚心求知;三要崇德修身,以德润才。有“敢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壮志,却无哗众取宠之心。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致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杨玉良认为,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送给新同学八个字——“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何谓“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有挺拔的脊梁;何谓“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五位校长面对新的学子从不同的侧面开始传授做人的道理和对学子们抱有不同的期望。其中四位校长讲的是“传道”,一位校长讲的是“悟道”。但何为“道”,五位大学校长都没有给学子讲清楚。“道”之不明,何谈在大学期间能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基础理论创新型的人才。
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使每个人所受“道”之教育,在其步入社会之后都能走在人生的“正路”上面,“道”之传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建国初期,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第一。为实现步入社会后每个人生走的都是“正道”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传“道”的宗旨应该是一样的,但面对学子的不同,其“传道”的内容、表现的形式、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到了大学,面对全新的形形色色的专业和即将走入社会学子们所面对的择业现实,自然要以学会“悟道”为主。所谓“悟道”,就是指在大学期间要学会“一通百通”的本领。这样,一旦步入社会,在从事自然科学的道路上才能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在从事社会科学的道路上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人生始终走的都是“正道”。那么什么是“道”?“道”即“一”,“一”就是宇宙的真理。若要悟通“一”,首先要有“德”,“德”之不具,“道”之不悟也。而“德”之教育,则必然是重在幼儿阶段,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稍长教育之重心自然要渐渐易位于“智育”。现今教育,大学所面临的学子“德”之不足,则必须要补“德”之课。步入成年的每个学子,如果不能解决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旦这样教育出来的学子,步入社会摆在其面前的可能就是目前一些纷纷落马学长的下场。
“道”即宇宙的真理,非今人之发明。早在27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老子就了悟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印度的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最后以“一合相”而道破全文。这些都是揭露了我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中,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和其变化的属性。自然科学从2700多年前非常低下发展到今天,宇宙真理的代名词已经易位于西方的“弦论”、东方的“论”。而这种真理就是“一通百通”的知识。大学期间不传授这样的知识,怎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特别是基础理论创新型的人才。“弦论”在西方的物理学界被称为是一种万能理论,但该理论尚未指导过一项举世闻名的科研成果。而东方的“论”不但理论能自圆其说,而且该理论一出现就自然而然将自然科学划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组成物质世界基本单元为三维、点状、粒子的三维自然科学体系,即目前世界上的自然科学;一是以组成物质世界基本单元为一维、线状、曲线的一维自然科学体系,即目前笔者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和西方的弦论。“论”的提出,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一开始就指导科研实践,并解决了在三维自然科学体系内一些所谓的世界性难题。有关一维自然科学体系内的研究成果详见有关文献报道。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我国就要一代代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型人才。而欲达此目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在我国大学的教育中,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都学会、运用“一通百通”这一宇宙真理——东方的“论”。到那时方显我泱泱大国“六亿神州尽舜尧”之风。在过去曾闻有一句俗语,那就是“远来和尚会念经”。“论”的提出要早于西方弦论15年,在这个问题上,切记不要舍近而求远,崇洋媚外、贻误子孙、遗恨千古。
参考文献
[1] 王文祥,刘勇,等. 论及地震短临预报[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3).
[2] 王文祥,杨武洋, 论与天然电磁波法勘探[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1).
[3] 王文祥. 论及其科学价值[M].“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西南财大出版社,1998.
[4] 论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兰州大学90周年校庆世纪科学家专题报告.兰州大学校庆委员会,1999.
[5] 王文祥.一维科学体系下的临震预报[M]正气中国.中国报道杂志社,2011(6):142-144.
[6]"The 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smonitored by MDCB-5 instruments before three major earthquakes in Asia during2004.2007 and lessons learnt from predictions on these earthquakes by theMDCB network ”[A],“利用MDCB法分析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前的电磁波前兆”——2009年确认卫星、地面与其它方式观测的地震前兆国际研讨会(VESTO)2009年3月25日-28日日本千叶大学国际会议
[7] Success and limitation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by the MDCB network, and how to overcome such limitations[A].陈一文,王文祥.MDCB网地震预测的成功与局限性以及如何克服该局限性.2009国际灾害风险大会.群言出版社,2009:p361-366.
[8] 一维科学体系下的地震临震预报[M].光辉的历程.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编.中央文献音像出版社,2012(6).
[9] 王文祥.在一维自然科学体系内东、西方对组成物质世界基本单元的认知的异同.海峡科技与产业,总第167期:83.
[10] 一维科学体系简介.中国骄傲.科技135.
[11] 颜世芳,鱼斌.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突破.陕西经济研究,2005(6):43.
[12] 颜世芳.王文祥第一个提出 论.西部大开发,P38.
[13] 王文祥与MDCB法地震预报.展望中国.
[14] 21世纪是两种自然科学体系并存的世纪.时代骄子.
[15] 王赶生.他改变了地震不可预报的历史.今日科苑,2012(10):19.
[16] 华人频道.关于地震预报采访.
[17] 在中国核电站信息网连续3年介绍MDCB法如何预报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