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面高薪损害企业竞争力

2016-05-14陈九霖

董事会 2016年7期
关键词:优秀员工高薪任正非

陈九霖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选择是否要走高薪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恩格斯曾言,“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如何有效协调二者的关系,是企业需要精心思考的一个命题。处理好劳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过程中,资本占大头、劳动要素次之,是当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法则,以前更甚(资本所占比例更大)。正因为如此,华为总裁任正非近日的一句话,在市场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任正非表示:“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华为将劳动要素的占比扩大为资本的三倍,为员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酬的做法,事实上是将员工的重要性置于股东之上。马云称,“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二十多年前王石说了一句话,人才是万科的资本。后来上市了,我们发现有了一点钱之后,人才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企业认为,重视员工,并给予物质激励将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带动企业快速发展。这些将人才的重要性置于资本之上的观点,显然与华尔街“股东至上”的观点背道而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告别资本稀缺的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劳动者的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更为稀缺的资源。在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优秀员工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金融业尤为突出。一位优秀员工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三五个一般的员工。因此,给予这类优秀员工以高收入无可厚非,这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当然,正确理解和处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味地提高劳动在分配中的占比。正确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是由投资人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来赚钱的商业组织。因此,对企业而言,给股东带来利益从根本上说依然是首位的,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最根本原则。也正是因为有着可期的回报,资本要素的流动才变得如此频繁,才可以带动更多要素的迸发。试想,如果没有资本的原始投入和持续驱动,哪里会有今天成功的华为、阿里、万科?所以,从企业的本质而言,在收入分配时优先考虑资本回报天经地义。从功利的角度看,给予劳动者高薪的目的在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做大企业这个“蛋糕”。蛋糕做大的情况下,即使资本回报的占比降低,仍可以给股东更大的回报。

重视劳动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企业立身的根本原则。高薪带来的高成本可能伤害企业和经济的竞争力。跨国企业过去之所以选择在中国设厂,正是因为看上了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现在,这些企业不断逃离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内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长期以来,低廉的劳动、土地和资源成本是中国的一大优势,而现在这一优势的丧失,让世界知名企业逐渐将阵地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即使像任正非这样一直坚持高薪酬的企业家,面临这一困境也心生迷茫:华为搬离深圳的声音让人震惊。这与其说是深圳的高地价、高房价逼走华为,倒不如说是由之引发的人的因素成为了关键。为让员工能在深圳这样的高价位城市里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华为不得不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即便如此,很多员工仍然买不起住房。这种自下而上的压力使得华为在人员支出上不断增加,以保持自身留住人才的优势。以目前3:1的高劳低资的分配比例仍然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华为还能继续提高劳动份额到哪里?

所以,一方面是华为的“高劳低资”的模式,另一方面是任正非因为企业高成本而表现出来忧虑。其实,任正非所谓的“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中的劳动者有不少是华为的股东。马云之所以两次让阿里上市,一是为了融资,二是为股东提供退出机制。万科今天的局面,是因为在股东层面出了问题。由此可见,妥善处理劳资关系多么重要!中国一直流传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但是,在当代有多少成功企业能够成功演绎三十年?即使是《基业长青》中那些为人称道、为人榜样的企业,不少已成“明日黄花”,更何况一些普通企业?不少倒下去的企业,与其高成本不无关系!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选择是否要走高薪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在我看来,平衡劳资关系、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必“一刀切”地提倡高薪。薪酬体系应该突出绩效因素,让真正优秀的员工得到更高的收入。其次,要对优秀员工进行合理界定。优秀员工实际上是适合某一岗位并表现出色的员工。员工优不优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岗位是否合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让其在适合的岗位,就有可能发挥其特长,表现出优秀来。而优秀员工的标准,一定要忠诚和才能统一,德才兼备,德为先。正如俗语所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第三,即使是激励优秀员工,也不必千篇一律地使用高薪,还可以采取员工期权、利益分成、技能提升、岗位优化、奖励培训、精神鼓励以及人文关怀等多种形式。

总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紧紧抓住优秀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之一。但是,薪酬并非越高越好,片面、过分地强调高薪,可能损及企业竞争力甚至生存能力。企业因为高薪酬、高成本而出现高负荷运行甚至连生存都存在问题的时候,高薪员工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窘境,最终是股东和劳动者“满盘皆输”。平衡好劳资关系,处理好员工积极性与企业经营成本的关系,事关企业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企业必须通盘考虑,不能邯郸学步。华为、阿里和万科今天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它们的高薪制度,资本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优秀员工高薪任正非
浅析企业优秀员工“精神离职”的应对策略
“高薪”真的高吗
站在矮处得人心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焦点任正非
站在矮处得人心
高薪贫困症
论酒店优秀员工的流失
噜噜拒绝“高薪”
让“过气优秀员工”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