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媛:版画少女在意大利
2016-05-14张雅乔
张雅乔
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100多年后的今天,留学早已脱离官派,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而是转身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即使是那些不甚宽裕的人家,也要“卖套房子供孩子出去读书”。
随意地百度一下“留学生”这个关键词,搜索结果大体分为两种:以“高端留学,就选XX教育”为口号的留学广告,以及以“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奢靡生活”、“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飙车被抓”这类带有明显猎奇性质和刻板印象的媒体报道。
2013年,“网易”发布了一组照片,内容为正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照片里的中国留学生终日活动于中国人的圈子里,用塑料袋把烟雾报警器遮起来在宿舍里面煮面条,聚集在一起抽烟、打麻将,或头疼于一波又一波的语言测试。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个叫黛西·霍尔多夫的美国女孩,是俄亥俄大学视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黛西说,自己只是想拍出一个美国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平日生活的样子。然而,这组照片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黛西为此失去了很多中国朋友,很多中国留学生打电话来冲她发火,命令她删除那些照片。
留学生生活在中国和外面世界的夹缝中,亲友对他们报以过高的期盼,他们却难以适应、难以融入国外环境,此类种种令年纪轻轻的他们无所适从。对于留学,大多数人抱有各自的臆想,而这些臆想,原因往往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在这个栏目当中,我们讲述真实的留学故事,分享留学经历,希望能够打破某些臆想,带你接近真实的留学生活。
备好一块金属板,用松香、黄蜡、沥青等抗酸材料做成的防腐蜡涂抹表面,再用铁笔、压刀、刻针等工具在板面上作画,然后放到腐蚀液中腐蚀。凡被刮去防腐蜡的地方即被腐蚀,腐蚀的时间越久,遭腐蚀处便越深。从腐蚀液中取出,除去防腐蜡,版即形成。刷上油墨,放在铜板机上压印,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版画由此形成……
每张作品从最初备板到最后印制出来,杨媛媛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要花多久,只知道像这样整日与心爱的铜板机和铁笔为伴,她乐在其中。如果说每个孩子在降生的时候都会得到一个礼物的话,那么天生对色彩以及形状的敏感,便是杨媛媛得到的那一个。她的母亲说,“这孩子从小到大脑子里就有画。”但杨媛媛自己却说,“哪有那么夸张……以前小时候随便画画可以,现在不大量查找资料,不认真观察,怎么可能画得严谨!”怎么样叫画得严谨?“就是画得真,光影关系、透视、形状体积这些,都要讲究。”她说。
母亲口中的杨媛媛个性内向、害羞,但在实际接触中,她向我大谈自己颇为欣赏的Kiki Smith、富古悦子,也耐心地解释版画中的丝袜效果以及飞尘技法。几年前,杨媛媛从鲁迅美术学院的版画专业毕业,经历过两次考研的失败之后,她自己做出了一个决定:走出国门,去看看。
学艺术的人要出去看看
十四、十五世纪的文艺空前繁荣,使得如今的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这一切都让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硕士的杨媛媛感到兴奋。“这里各种大师的展览特别多,对于学艺术的人来说,闭门造车不如多出去看看。”她说。
第一年的时候特别忙,繁重的课业压得杨媛媛有点喘不上气。“周一到周六都有课,有时候一天有三节课。罗美有两个校区,在不同的地铁线上,有时候还得跨校区跑。”她说。从这个学期开始,杨媛媛才感觉相对轻松一些,她对自己的留学生活有一定的规划,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了学业上。
然而,从小被父母和老师看做是极具艺术天赋的她,在刚进入新学校时却有着极大的不适应。抛开老大难的语言问题不说,意大利老师差别极大的教学逻辑对她来说更是—个障碍。
“在这边,学不到太多技艺上的东西,老师最大的要求是有想法。”杨媛媛说。
杨媛媛喜欢插画风格,灵感来得很快,想到什么画什么。起初,她交了一组作品给老师,老师不满意。“老师要的是在一个主题下有四五张作品,彼此有关联,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而有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就自己的作品说明创作意图,“我就是想到什么画什么,没有为什么。”杨媛媛说。“老师的要求让我感觉很受拘束。”
而中国的老师,至少在杨媛媛的本科阶段,注重的更多是技艺。“国内美院学生的基础要比国外的扎实。”她说。在她看来,那时候老师的要求并不多,把技法学好就可以了。“不过我觉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是本科,老师会更加注重打基础。据我所知,罗美的本科也教技法,但是不如国内教得多。”
欧洲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宽进严出,多数只凭借要求不算高的本科成绩和语言成绩,再加上一份个人陈述即可录取。然而学校多数专业课程较少,平日里需要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自学,学校里老师的高要求常常使得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论文和考试上面跌了跤,无法正常毕业。“在罗美,每年都有读不下去回国的人。”杨媛媛说。她不想延期毕业,更不想肄业回国,“只好拼命努力了。”去年二月,她在朋友圈兴奋地宣布自己买了一架二手铜板机,“以后就能在家做啦!”她开心地说。
十月,她从平时上课的作品中选了一幅参展,一路走到终选,获得了Cairo出版社艺术奖。中国留学生在意大利获得艺术奖,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然而杨媛媛意外之余,自己却看得很淡,“也不知道是不是外来和尚好念经,就这么获奖了。”
潘玉良的母校
罗马美术学院诞生于16世纪末,被列为世界八大美术学院之一,是著名画家潘玉良的母校,也是众多国内艺术类学生理想中的学校之一。
借着促进中意艺术交流的图兰朵计划,杨媛媛来到了罗马美术学院,我问她在出国前有没有什么期待,她说,“没什么期待,也不知道该期待什么,如果非要说,那就是当时把学校想得太好了。”
学校跟她的想象不太—样,历史虽然悠久,但是整个美院只有一幢楼。“连我高中的六分之一都不到。”杨媛媛说。而更让她失望的地方在于学校只有教室,上完课就锁了,完不成的作品只能回家做。而专业上所需要的一切制作工具,也只能够在上课的时候使用,“硬件设施的自由度不够。”杨媛媛说。
她甚至觉得,所谓的世界八大美术学院,可能只是中国的留学中介搞出来的噱头,“在意大利,其实他们并没有区分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一般,排名靠前的无非是在中国的宣传活动做得好罢了。”
“有些国外的学校不注重硬件,但是软件方面很牛,罗美是这样的吗?”我问她。
她却觉得也不是,在她看来,意大利一流的艺术家是不会在学校里任教的,至少不会在公立大学里。“意大利跟中国很不一样,好的学校都是私立的,里面厉害的人物不少,学校设施也非常好,但是学费也非常贵,并且很多学校的学历也不被中国教育部承认。”
“后来,对学校的失望感有没有消解?有没有找到别的满足感呢?”
“哎,其实没有,只是习惯了。”她说。
和自己相处
送出国门后,父母对孩子总有着一定的期许,希望孩子或者在学业上有明显的进步,或者能够融入国外的环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殊不知留学对于孩子来说最直观的影响,是促进他们心智上的成熟。留学,更多的是一个学着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出来以后,觉得自己变化最大的地方是什么?”我问杨媛媛。
“更独立了,毕竟在这里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她回答。
杨媛媛说,她的留学生活,也大多是在孤独和无聊中度过的。“这边城市都很老,娱乐场所很少,商场也都离城市特别远。”前二十多年,经常能和朋友一起吃饭、逛街、唱歌、溜冰、看电影,过惯了国内的五光十色,到了意大利,杨媛媛真的不习惯。语言上的障碍使得她没有几个亲近的意大利朋友,只有几个关系并不算太近的中国朋友。几乎每一个留学生在出国前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我要多跟当地人交流,也算没有白出去一趟。中国人在国外抱团,尽管很多留学生努力避免如此,但由于语言、文化等等因素,最终都安于无奈。
“幸好我向来比较独立,比较有主见,不然肯定很难适应。”杨媛媛说。“但是也很想国内的亲人,想朋友。”
她找了很多方法与自己相处。她养了—只猫,叫普洱。“普洱是我在罗马的一家中国人开的猫舍买的,有小半年了。平时不上课的时候,我都在家里陪她。”她说。“布偶这个品种的特点就是颜值高啊,她被我养得可胖了,不过这种猫就是能长很大,等毕业了带回国的时候肯定更胖,虽然带回国的手续很麻烦,但肯定得带啊!”说起自己的猫,杨媛媛滔滔不绝,隔着手机,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笑意。
在不画画的时候,她喜欢自己在家宅着,看漫画,读小说。“京极夏彦的悬疑小说、宫崎骏的动画之类的,都很好看。”她说。
“所以你作品的风格也受你看的动漫的影响吗?”我问她。
“可能经常看,不自觉就画成那样了。”她说。“有时候也会格外注意不同风格的作品,自己借鉴一下,感觉好就会继续下去,感觉不好的就不要了,然后就慢慢变成这样了。我之前还尝试过狂野风格呢,但看别人做得挺好,换自己就失败了,费了好几块版呢。”
虽然有很多不习惯,有孤独会想家。但对于杨媛媛来说,意大利有一点特别吸引她。“这边每周天上午都有很大的露天跳蚤市场,特别热闹。”杨媛媛喜欢那些堆在集市上面卖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的二手物件。“我给自己淘了一件羊毛的斗篷,还有很多个皮包,一看就是旧的,但我可喜欢了。还给我妈买过一件貂皮大衣,不知道是新的还是翻新的,但非常便宜,我妈也很喜欢。”木质的雕花小盒子、二手皮箱、雕花的藤椅……每一样都吸引着杨媛媛,“有好多东西我都可想买了,但一想到回国箱子的限重,就买不了了。”
先过毕业这一关
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天天花枝招展,名牌傍身,旅游、派对、赌博一个不落,杨媛媛身上却没有这样的习气。“有些人是家里条件好,国内就大手大脚惯了的,有些是年纪小不懂事让各种东西迷花眼了的,而在我身上,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存在。”杨媛媛说。一方面,她认为在本科毕业的年纪出国深造,心智上的相对成熟使人更容易避开诱惑。另外一方面她又矛盾地觉得自己都这么大了还在花家里的钱,压力很大。“其实我过得还算节省。”她说。除了日常开销,她几乎不买什么奢侈品,比较奢侈的,恐怕就是那台820欧元的二手铜板机了。
身边总存在一些中国同学,平日里不看书,不做作业,但是会天天出入健身房,做得一手好菜,再满世界旅游。杨媛媛不明白他们出来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就是在父母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条件下,逃避过早踏入社会,出来享受间歇年而已。
可迟早还是要踏入社会的,总得有谋生的手段。
对于未来,杨媛媛也有些迷茫。在她的同学当中,有那种语言很好,功课门门优秀,还在外面赚钱的,可她自己,从个性上来讲,更适合自己安静地待着画画。
“纯艺术专业的人就业的口太窄了。”杨媛媛说。“大多数人回国都想找个大学当老师,因为有假期啊,但国内学校基本饱和了。”
她说起自己一个雕塑系的学长,去年毕业回国后在老家找了一个三本大学当老师,好不容易进去了,结果雕塑系根本不缺人,最后被分到多媒体专业去了,学长跟她说,自己一点都不懂,从头学起。“这么多年学雕塑的意义何在啊。”杨媛媛感叹道。
而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回国还得愁这件事啊。”杨媛媛说。她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但却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不想天天坐办公室。”过去她有想过以后做老师,可是也有顾虑。“我总觉得自己的基础也不是特别扎实,怕误人子弟啊。”她有过很多想法,也否定过很多想法,“反正现在想得是挺美,谁知道会不会回国被现实打击得很惨呢?”杨嫒嫒说,“所以还是先顺利毕业再说吧。”
临近毕业,杨媛媛的课程早已不像之前那样排得满满的了,她有更多的时间画画、看书,陪陪她心爱的普洱。几个同学相约,她去了西西里、庞贝古城、米兰和威尼斯,逛教堂、美术馆、博物馆。
而最近,她给自己找了一份家教的兼职。
父母眼中的孩子
她脑子里是有画的
杨媛媛的母亲坐在我的对面,向我展示一张女儿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还不会走路的小杨媛媛坐在床上,拿着一支大大的毛笔,涂涂画画。
母亲记忆里的杨媛媛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家里的床贴着墙壁,一岁的杨媛媛喜欢在墙壁上画画,但是母亲没有责怪她把墙壁弄脏,“当时想着,无所谓了,她愿意画就随她去吧。”
母亲惊讶于小杨媛媛超强的造型能力,“你想想,那时候她才上幼儿园,铁臂阿童木、猫和老鼠什么的,她都画得特别像。还画过一个动物马戏团,各种小动物,不同的杂技动作,她都能想象的出来。”
在杨媛媛五岁半的时候,母亲开始让她学钢琴。“她不愿学,每天练琴都很痛苦,最后就来跟我谈条件。”那个时候,朱德庸的四格漫画特别流行,小杨媛媛跟母亲说,妈妈,我给你画四格漫画,每天画一张,我就可以不弹琴了。在那样的年纪,小杨媛媛的四格漫画已经有了完整的故事性,素材来源于生活中和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历,这样的四格漫画积攒了很多,甚至被报纸连载过,但多数在一次搬家中弄丢了,把母亲心疼死了。而钢琴也就这么放下了,再也没弹一次。
杨媛媛的母亲觉得,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她喜欢画画,就不要埋没她的天赋。“不弹琴了,就画画吧,这样对她来说也有督促的作用,而不是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玩了。”
高中毕业后,杨媛媛考进了版画专业全国闻名的鲁迅美术学院,大一的时候,她对母亲说,“妈妈我卖画了,50块钱一幅。”母亲想,才大一,50块钱也不错。大二的时候,杨嫒媛又对母亲说,“又卖了,200块钱一幅,是嘉德拍卖行买的。”母亲知道女儿在学校的努力,“她每天都待在工作室里,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
留学,这是杨媛媛自己的选择,对此,她的母亲想,与其考国内顶级的美术学院,不如出去看看,因此也尊重女儿的想法。
大家都觉得留学要花很大一笔钱,但杨媛媛的母亲自己却觉得,“奇怪,感觉没花什么钱。”去年年底,她想要给女儿的银行卡里打些钱,但女儿告诉她,“妈妈,你不用给我打钱了,我那5000欧元的奖学金下来了。”
对于女儿这几年的变化,母亲说,“个性越来越强了,虽然本来以前就挺独立的。”而对于女儿未来回国的打算,她认为,画画这条路虽然不好走,但她对女儿有信心。“我更希望她做自己喜欢的事。”
罗马美术学院
诞生于16世纪末,坐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有两个校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6世纪末的罗马教皇艺术研究学院,那时它便已成为艺术家的聚集中心。如今,罗马美术学院主要致力于在视觉传播和视觉艺术的领域中培养年轻的艺术家、艺术专家和文化经营者。
本科专业
多媒体艺术和技术、艺术与环境、当代宗教艺术、当代艺术文物的沟通和推广、时尚的文化与技术、装饰、艺术的传播与教学、版画、平面编辑、绘画、舞台美术、雕塑、视听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专业
艺术治疗、多媒体视觉艺术多、多媒体技术、艺术的传播与教育-策展方向、艺术的传播与教育-传播方向、当代艺术文物的沟通和推广、时尚的文化与技术一剧场服装、时尚的文化与技术-时装设计、装饰-环境艺术与实验语言、装饰、版画、平面与摄影、绘画、舞台美术一多媒体方向、舞台美术一剧院方向、环境雕塑、雕塑和公共艺术、雕塑和新技术
基本费用
公立艺术院校享受政府教育基金,学生无需缴纳学费,只需交纳注册费500欧元和140大区税;
拉齐奥大区奖学金办公室可提供每年约5000欧奖学金;
每年费用10W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