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课“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16-05-14陈家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摘 要将陶行知“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英语课堂,对高二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全面优于对照班,尤其学优生、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提升幅度更大。“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师生集体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实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经费不足、师资奇缺的条件下,为普及平民教育、改造乡村教育,首创并大力推广“小先生制”,取得了巨大成功。陶行知主张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普及平民教育必须培养并发挥千万个“小先生”的即知即传作用(小先生学会了赶快去教人,教了再学,学了再教)。陶行知“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对当代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深刻启示作用。长期以来,不少地方高中英语课堂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违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为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本课题组(含4名高校心理学教师和3名高中英语教师)尝试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英语课堂,以高二两个班级学生为教改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相关研究结论可以对一线高中英语教师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一、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准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平顶山市第一高中二年级普通班学生。自变量课堂教学模式分传统教学模式、“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两个水平:课题组成员李某承担高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随机指定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班级为对照班;实验班英语课使用“小先生制”模式教学,对照班英语课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因变量为期末统考英语学科成绩。以高一下期期末统考英语成绩为“基线成绩”,实验班、对照班英语基线成绩差异为重要额外变量,在进行后测成绩差异比较时须排除其影响,为此运用协方差分析技术对基线成绩差异进行间接控制。出于研究需要和表述方便,将学生划分为三个类型:英语基线成绩班内排名前二十者为“学优生”,基线成绩排名末二十者为“学困生”,其余学生为“次优生”。为防止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不将学生类型划分情况告知学生。教改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

2.小先生及教学小组的确立

实验班班主任于学期第一周将英语教改措施及小先生的职责等信息告知全班学生并动员学优生报名充当小先生;英语教师于第二周对报过名的学优生进行简单“面试”,并从中挑选十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为小先生。小先生轮流挑选各自的小组成员并任命本组内两名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次级小先生”。教学小组成立后,班主任根据小组划分情况安排学生座位,各组成员座位相邻。

3.“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操作

教师和小先生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小先生利用自习课认真学习、领会教师撰写的教案。教师每周召集小先生两次:对一周教学内容进行辅导性面授,还对小先生进行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每节课只用很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告知学生学习任务、强调知识重难点及布置作业,其余时间由小先生支配;小先生对本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与答疑,还负责作业讲评。小先生授课时教师在各教学小组间巡回:悉心观察学生活动,维持课堂秩序,搜集反馈信息。教师只批阅小先生的作业,其余学生作业由小先生批阅。次级小先生在课堂内外对本组学困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4.数据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实验班、对照班英语基线成绩比较

以班级(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类型(学优生/次优生/学困生)为自变量对英语基线成绩进行2×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班级的主效应不显著,班级和学生类型的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实验班、对照班在教改实验前的英语基线成绩相当,确为平行班。

2.实验班、对照班英语期末统考成绩比较

以教学模式(“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类型(学优生/次优生/学困生)为自变量对实验班、对照班的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2×3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教学模式的主效应显著(P<0.01),学生类型的主效应显著(P<0.01),教学模式与学生类型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P<0.01)。这初步证实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3.控制基线成绩后实验班、对照班英语期末成绩比较

以教学模式(“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类型(学优生/次优生/学困生)为自变量,以英语基线成绩为协变量,对实验班、对照班英语期末统考成绩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教学模式主效应仍显著(P<0.01),教学模式、学生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表明在排除基线成绩差异影响后,实验班英语统考成绩仍显著优于对照班,进一步验证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4.“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效价比较

将英语基线成绩、期末统考成绩转换为Z分数(标准分数),再将Z分数线性转换为T分数(T=10Z+50),以期末统考成绩、基线成绩T分数之差作为增值分数,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的英语增值分数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见图1、图2):对照班各层次学生的增值分数均为负数,实验班各层次学生的增值分数均为正数。证明“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优势。由图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优生的成绩增值分数最大,其次是学困生,再次是次优生。这说明采用“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学优生、学困生受益最大,次优生受益相对较小。

三、讨论

1.“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分析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符合相关教育理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将知识讲解、答疑等重要教学环节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力度及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大大增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启发性教学。采用“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学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启发,学困生可得到多人的帮助和启发,启发效果优于教师一人启发。“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做相分离的弊端;“教学做合一”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师生集体潜能。学生和教师身上蕴涵着无限智慧潜能,但在现行教学模式下却难以实现。“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视学优生为教育资源,让部分学优生分担教学任务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体现了教学民主,有利于班级整体成绩提升。小先生“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不仅无碍自身学习进步,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较少受教学场所、语言正式化程度等的限制:小先生与同学朝夕相处、心理相容、语言相通;小先生非正式的口语化讲解往往更易为学困生理解和接受。“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间开展竞争,小组内各成员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有效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行小组教学,便于学生思维碰撞,有利于挖掘学生成员的创造性;尊重孩子的创造精神正是陶行知“小先生制”思想的精髓之一。小先生们实施小组教学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和互动情况的观察,能捕捉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从中获得灵感或启示,这对教师调整或调节今后的教学都十分重要。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二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基本语法,英语学科成绩主要取决于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训练出来的:教师不能替代学生记忆单词,教师无法长期内强制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训练。“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小先生为胜任教师角色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悉心领会教案、主动查阅资料、潜心研究习题,这无疑是最好的自主学习过程;小先生在“即知即传”过程中若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想方设法及时解决,这既训练了小先生的思维敏捷性,也激发了其再学习的动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变大班授课为小组教学,能有效克服社会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小先生制”教学模式锻炼了小先生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将教师一人的舞台变成全班参与的大舞台,教师成为集体中的平等成员,师生关系更加民主、更为和谐;各小组成员为共同目标奋斗,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有利于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增进同学友谊,有利于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又有利于学生才干增长。

2.实践“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学优生从“小先生制”教学模式中获益最大,证实了扮演教师角色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当事人的学习成绩。据教改实施者反映,很多没有被选为小先生的学生也希望扮演教师角色。因此教师在遴选小先生时应打破固定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充当小先生。小先生们授课时,教师应认真聆听并以犀利的目光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小先生漏讲、错讲或讲授不清之处应及时予以纠正和补充,但不要随意打乱其教学过程;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成员身份参与并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和搜集反馈信息。小先生扮演教师角色并非对教师工作的简单替代,“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的智慧性都有更高要求,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集体之中,听取各层次学生的意见。实施“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平衡好“收”与“放”的关系,必须将教育教学目标紧收在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活动。

参考文献

[1] 周德藩.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程振理.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4).

[3] 欧治华.陶行知师范教育课程观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3(8).

[4] 崔炳忠.“小先生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尝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作者:陈家胜(1971-),男,河南罗山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课堂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翻转式课堂学习多维体构建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