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
2016-05-14买地尼叶提·肉孜
买地尼叶提·肉孜
摘要:通过对我国当下语文教学的观察,不难发现,满堂讲授、“肥胖浮肿”及兼差过多等问题充斥于语文课堂之上,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有效教学背道而驰。那么,基础语文教学的“路”在哪里?我们认为“至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至简”,语文教学应以其本真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小学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中,应从情境、流程、目标、内容等各个方面入手,打造一个“至简”而本真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至简;语文教学;本真;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9-01
引言:在《谈语文教改》一文中,张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兼差过多:提高审美观念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高思维能力的任务……我们总是让语文肩负太多任务。”观察现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满堂灌”依然是主流,学生依旧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的教师甚至打着尊重儿童的幌子,在课堂上恣意妄为,看不清教师在课堂中引导者的身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有些地方的教师为全面效应国家号召,让学校呈现出新课改的理念,教师漫无目的做加法,最终导致课堂“浮肿肥胖”,无端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因此,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小学基础语文教学的“路”应立足于回归“至简”,此“简”并非恣意妄为或者敷衍了事,其目的在于还语文教学以质朴和本真,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理性回归。
一、简化目标,儿童居首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指挥棒便是教学目标,它对整个教学进程起着整合、引领及统帅的作用。在制定语文日常教学目标中,有些教师总想着能够面面俱到,害怕学生没有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色想想,儿童是我们所要教育的对象,那么课堂教学目标必然以儿童为前提,将儿童实际所需定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切忌过高或者过低;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对全文进行朗诵;2.对课本的生词、生字能够熟练掌握,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能够进行仿写;3.用自己的方式去读课文,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融入到课文中,进而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1和2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对提升学生能力有较大帮助。笔者从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大家应该知道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起步的关键时期,让学生随文锻炼自己的仿写能力对以后作文的写作有着较大的裨益。3则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带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从自身出发去理解文章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既能满足语文知识学习的要求,还能使课堂效率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并且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从以上教学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即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还需立足于儿童,时刻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即专为儿童的“私人订制”。
二、情景简化,主题突出
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等等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语文本身有其复杂性,或者环境当中有过多的干扰项,这会导致情境教学法实际运用的效果并不理想。为应对上述现象,教师可以尝试简化教学情境,带着学生直接进入到文章中心,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在教授一些本身就极具趣味性的课题时,教师便可直接从课题本身入手,直奔文章中心,展开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从实际来说,教师完全能够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将学生带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可抓住这个问题进入主题:在林肯发表就职演讲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再与林肯的行为作对比,使学生深切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以课本知识的教学为教学的重点,创造一个简单直接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既能引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还使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思考,进而对语文学习进程有一个较大的促进。
三、内容简明,素材恰当
对于教师来讲,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于学生来讲,学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是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笔者依据自身经验,认为教材的精心选择对于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地,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关键性知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预设前,一定要研透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创设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进行情景剧的编、排、演;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最终使学生愿意接受课文、乐于理解课文,从而把语文教学“情感化”,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火花。对于一些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的文章,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把一些特别突出的段落、句子找出来,带领学生关注表达、品味语言、体会语境。如此一来,运用教师精心挑选的素材,让学生品味个中奥妙,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位老师曾说,语文学习的真知,就是从语文教材中提炼出来的适合教学对象的有机融合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将经过自己筛选的、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早的成长起来,为社会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凤岐. 自由与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吴亚林. 价值与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4]张红梅,刘亚. 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