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出错引发惊天大案
2016-05-14刘永加
刘永加
近来,随着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热播,人们对于翻译官这个职业的关注再次掀起高潮。其实翻译官展现给人们的不仅是风光体面的一面,更是精确严谨的职业素养,这个职业决定了翻译官不能出错。可是,在清代就曾因为翻译出错引发了一个惊天大案,许多人差点因此掉脑袋。
随着清朝的建立,满文翻译活动也应运而生。清代不仅设立了满文翻译机构,还开办满文翻译课程,组织翻译考试,充实翻译队伍,翻译们就承担了朝廷的各项翻译任务。
嘉庆四年(1799)七月,大清发生了一件错误翻译皇后称谓的事件,把刚上任的嘉庆皇帝的鼻子都给气歪了。原来,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逝世,定于是年九月初二,梓宫移往遵化裕陵。为此举朝上下,忙着此事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把各项治丧文件由汉文翻译成满文。不料,因为翻译、誊缮有误,竟然把嘉庆祖母(乾隆皇帝生母)的称谓给翻译错了,这还了得,大大的不敬。
据《清仁宗实录》载: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内务府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缊布等人,向嘉庆帝呈送了一份奉移梓宫途中所使用的赐奠折片,该折由满文书写。嘉庆发现,译文中错把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翻译成了“贤”字,一字之差,却差了辈分。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是雍正帝的皇后、乾隆帝的生母、嘉庆帝的祖母,这样一错,就变成了他母亲辈的了。嘉庆认为“其咎甚大,非寻常讹错可比,因命军机大臣传旨严询”;下令将“所有承办奏折之主事德宁、缮写之笔帖式兴保,俱著交刑部治罪”,并决定进行问责。
刑部接到嘉庆的谕旨后,马上会同都察院、大理寺等有关部门十余名大员组成了专案组,进行调查。据《军机处录副奏折·法律》案卷载,当事人内务堂主事德宁交代:“赐奠一折,系我承办。经领班笔帖式积善翻起稿底,将孝圣宪皇后尊号‘圣字误翻‘贤字,交兴保照底誊写折奏,我系承办之员,没有看出更正,实在该死,今皇上圣明指出,只求将我从重治罪。”
三法司会审后,很快拿出了一个严厉的处理意见:“德宁、积善均应革职,依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兴保应革职,于积善罪上减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系旗人照例于鞭责发落。”然而奇怪的是,这个处理意见却让怒气冲天的嘉庆给否了。仅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布彦达赉、缊布、阿明阿等人,予以警告降级撤职等处分;直接责任人德宁、积善仅仅拘留一个月,期满再吃皮鞭80;兴保被革职,吃皮鞭50,了事。
在那个时代,嘉庆如此从轻处理此案,让好多人感到意外。就现在看来,其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嘉庆帝正热孝在身,其父亲乾隆帝还没入土为安,为一个翻译之错大动干戈,唯恐天下耻笑;二是嘉庆帝刚刚登基,正需树立个人威信,此时也不是他大开杀戒的时候;三是清代文字狱为前几代最盛,嘉庆也目睹了这等人间惨祸,是否也在做反思?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布彦达赉、阿明阿、德宁、积善等人大都是宗室贵族,也是他做太子时的起底大臣,鞍前马后,为他登上皇帝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忍心也不想落下卸磨杀驴的骂名。所以生气归生气,冷静下来,嘉庆就理智多了。
嘉庆帝先是发下大话要严惩,可是最后重举轻放,总得有个说辞。他早就想好了,《清仁宗实录》卷四十九中载入的嘉庆谕旨说:“布彦达赉、缊布、阿明阿三人自认错误,均请革职交刑部治罪,实属罪所应得。惟念布彦达赉管项繁多,一时未能兼顾,阿明阿管事务,向来不识清文,朕所素知,二人情有可原……至缊布久管内务府,竞系福薄灾生,有心试朕留心事务否?着革去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工部侍郎、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拔去花翎,仍交军机大臣严加议处具奏”云云。实际上,此谕旨一锤定音,只是找个可怜的缊布做替罪羊罢了,其实也不是很重的处罚。
其实,类似的错误,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时就已经发生过,也是在汉文翻译成满文时出的差错。那是在孝贤皇后的册文中,把“皇妣”二字,翻译成了“先太后”。乾隆皇帝为此曾大发雷霆,在上谕中认为:“从来翻译有是理乎?此非无心之过,文章不通可比。”处理结果是,协办大学士阿克敏因此被革职。
如此看来,清代的翻译官一再失误,实属不该,好在嘉庆帝能够迅速处理好这一惊天翻译错误大案,没有影响乾隆大丧的举行。
可见,翻译官的职业的确非同儿戏,这是一个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稍有不慎就会惹出大麻烦,在古代弄不好还会掉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