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糊仓”祈丰收

2016-05-14魏咏柏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8期
关键词:长工秧田财主

魏咏柏

在湖南张家界,土家族的“糊仓”习俗传至今日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2012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明朝末年,土家人因不堪苛捐杂税和财主剥削,某年,长工们给一财主“打工”插秧,为首的长工设计一出戏弄财主的游戏,谎说高人讲今年年成不好,有鼠疫虫灾之害,必须要蒸甜酒、炒炒米、用碗大的肉块来举行祭神仪式,由吃过祭品的长工去栽秧,就不会出现鼠咬、虫蛀之害。于是就有了“过早”仪式,有了“盖碗肉”。长工们还不解气,声称受高人旨意,插秧要糊稀泥,这样才有好收成。财主信以为真,便欣然接受。插秧快结束时,长工们便一边向财主砸稀泥,一边念念有词。财主被糊了一身稀泥,脸上还堆起笑容说:“糊吧糊吧,糊得越多,谷子越多。”后来,这一习俗便流传开来。

“糊仓”分开秧门、吃盖碗肉和糊仓三部分。“开秧门”要举行仪式。由大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扯第一兜秧。扯第一兜秧相当讲究,无论秧田方位如何,首先必须面向东方起半个秧,再面朝南方起另一半,然后合拢在一起,再由稻草捆扎,两半叉开,置于田坎上。老者扯起嗓子喊道:“开秧门啰!”接着还要念上一段祝福的话。

“吃盖碗肉”就是吃早饭时,主人家会在满桌菜肴中的大土碗上覆盖一块肥嘟嘟、油渍渍的大块腊肉,大约半寸厚,巴掌大一块,有三四两重。这块肉不是谁都能吃的。这块盖碗肉的拥有者,必须是插秧快手。因此,谁吃了这块肉就意味着一种能力、一份责任、一种担当。

“糊仓”是插秧的高潮,在快要结束时举行。一丘秧田里,聚集了很多帮忙插秧的人,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子劲,看谁插秧插得最快,插得慢的人往往会被插得快的人围住,最后关在秧田中间出不来,这叫“关猪笼”。这时候,插得快的人就会走上田埂,率先抓起泥团朝关了猪笼的人砸去。也有专门去砸主人一身稀泥巴的。主人身上被砸的稀泥越多,主人越高兴。到了最后,田野里就会上演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

“糊仓”意味着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谁身上泥巴糊得越多,谁家的收成就越好,仓里储的粮食鼠不咬、虫不蛀,粒粒饱满,颗颗金黄。“糊仓”的民俗里透出的是美好、希望和祝福。

猜你喜欢

长工秧田财主
感怀
王勇智斗财主
快乐的“长工”
长工的回答
目不识丁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