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禾素: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出路

2016-05-14

民族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傣族拉美少数民族

我深以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可以一步走向世界。马尔克斯曾称之为具有永久魅力的拉美文学爆炸就是实例,因为它的非传统非主流性更接近人类质朴、纯真的本性。这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明显的优势,因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拉美经验,相信与世界的沟通应当是无障碍的。

少数民族文学有其最鲜活的语言叙述方式,而不同的民族又有自己不同的叙述方式。比如我们傣族的叙述方式是倒装句,这一点跟英文语法倒是很接近。

我们的问题在于应该怎样将自己民族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转换成文学语言,我们的经验在于我们自己的探索。我相信,越是简单的叙述方式,越是最好的文学形式。

少数民族文学的资源实在太丰富了!56个民族56个源头,写不完道不尽,是如此开阔,如此丰富,如此神秘而绚烂!

傣族是水的民族,她饱受中原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滋养,创造了绚丽多彩让人惊叹的民族文化。她拥有自己的宗教、年历、民俗、语言、文字、戏剧等等。曾有人这样形容傣族:“像纯洁而平缓的流水,宽广的地方能通过,狭窄的地方也能通过,体现出一种温文尔雅、从容不迫、与世无争的姿态。”身为一名傣族作家,我深为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积极宣扬本民族文化,我责无旁贷。

每一个民族都是奔流在中国大地的一股泉流,都有着各自多彩的历史文化,它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并在某处汇集,这种凝聚的力量,使得少数民族文学在当今的中国文坛如耀眼的星辰,绽放异彩,不容忽视。

而资源在于发现,只有发现的资源才能算是资源,这里的发现指能识读它的现代意义。少数民族作家本身应具有一颗慧心、一双慧眼,善于从熟视无睹的平常生活中发现一些特别而又具有现代意义的事物。对善于发现者而言,处处是开阔的处女地。

现今社会太过富足、舒适,导致我们许多作家们欠缺勤奋,懒得去发掘生活中许多值得发掘的闪光点。停止思考,停止创新,缺乏痛苦经历,就难见深刻的东西。

我认为,瓶颈很多时候是作家自己躲在瓶子里不出来,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泡成了药渣。远离广阔的生活,甚至忘却了生命的意义所在,脱离本民族及其“原生地”,处于“回不去”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历史与现实的深度结合使文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同时借鉴西方包括拉美,向世界性迈出了一大步。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灿烂的。这在于我们作家自身,要担当起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弘扬的使命和重任。汉语写作与民族心理思维的无缝对接,才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猜你喜欢

傣族拉美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少数民族的服装
别样的风情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