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在当代高校国画教学中的不可缺失性分析
2016-05-14吴秀丽
吴秀丽
【摘 要】近百年的中国画教育主张以西画改良中国画,致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逐渐丢失,写法作为中国画教学法则的核心能最直接体现文人画精神和写意精神。在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倡导以写入画,促使当代中国画回归本源是中国画现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写法;中国画教学;文人画精神;写意精神
以写入画是千百年来中国画所追求和所遵循的道,也是中国画教学法则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法则。早在两晋南北朝的戴逵、顾恺之、宗炳,唐代的王维、张璪、王宰等画家的作品中就已凸显了写法的重要性,到了元代,文人画家们无不在严谨的写法法度之下而流放溢彩。而在当代的中国画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牵绕写法在教学过程已经处于边缘的境地。
一、导致高校国画教学写法缺失的几个因素
(一)高考制度的局限性
从我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谈起。艺术类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科目——素描与色彩。考前培训内容也是应试的科目如素描、头像、半身像、石膏以及水粉画等种种训练课程,培养的是明暗关系和立体思维观念,因而学生的美学思想从一开始就被植入了西方绘画理念。
(二)高校教学的局限性
再加上学生入学后的基础课程又较多的设置为素描、水粉方面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学生基本上是在西方绘画理念先入为主的基础上接受中国画教育,这无疑会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与认识上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健康地、有序地、长期地学习中国画。
(三)科技发展的局限性
再加上高科技的发展,在毛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用手敲击键盘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模式,这使得笔与手的距离越拉越远。
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危机,一是素描与色彩长期作为艺考的航向标,二是现行的高校国画教学体制强调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三是高端的电子产品的研发,手与键盘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手与笔的关系,在以上因素之下中国画教育偏离传统法脉是必然的。
二、写法之于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校国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工笔方向的教学还是写意方向的教学,其本质都在于突出中国画的文人精神和写意精神,而写法这一教学法则正是突出以上两种精神的不二法则。
(一)写法更加直接的体现中国画的文人精神
汤垕在《画鉴》中论述到画梅谓之写梅,画竹为之写竹,画兰为之写兰”,赵孟頫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再到柯九思的“写竹应该用篆法,枝用草书法”等都在强调书画的书写相通性。这种相通性在国画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便是写法,可以说书法味是对写法最直观的描述。
其实,早在两晋南北朝写法就已经出现端倪,他与约束性较强的描法相比能更直接书写文人的性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描法与写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相伴而行的,晋唐五代中国画突出的是描法,而宋朝中国画也基本处于道与技的状态之下,直至元朝文人画的昌盛,强调书法同源性,写法这一法度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写法与文人画密切相连,他是文人画最直接的表现语言,是文人精神的载体。
(二)写法更加直接的体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写法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画教学法则的核心,是因为这种教学法则更加适于表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描法相比,他更加直接地表现艺术家的性情,抒发作者的情愫。
张立辰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国画教育为什么要去吴取潘》中强调学习中国画要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中国画的根基是哲学,几千年来,中国的哲学、文思,建构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体系,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书画及其通神明、化万物的写意精神……”
中国画与西画之不同源自于各自的文化载体的各异,中国画以哲学为文化根基,西画以科学为文化根基,在中国画的分科之中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本质都是表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而写意精神的体现最直接的来源之一就是文人画所提倡的书画同源中的写,这种具有书写性的线条不仅能表现文人精神,更能表现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近百年的中国画教育倡导以西画改造中国画,这已使得中国画写意精渐渐丢失,而显现成为制作性、写实性、工艺性很强的特点。
三、小结
在近些年的国画展览作品中,以写入画的国画作品已不多见,也可以说是罕见。这个文化基因的断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全国统一的艺考模式,素描与色彩作为高考的不二法门;以西画改良中国画的国画教育模式;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手与毛笔的距离越拉越远。在这样的环境下,倡导以写入画就是追溯中国画的本源。其实,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也正是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写意精神的丢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摆正立场,倡导以写入画,写物象之本象、之本心,写艺术家之真性情,写中国画文人精神、写意精神、写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伯敏, 中国绘画通史(上册)[M]. 北京: 生活 ·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553-556)
[2]张立辰.月雅书画 http://www.yueyaa.com[DB/OL] .天津:2016.02.0